政治思想篇 刘吉:“老九”本应是老大--思想者访问记之二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五日电:题:刘吉:老九本应是老大--思想者访问记之二 中新社记者 王晓晖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很长的时间里是被称作“臭老九”的。今天,“臭老九”不仅不臭了,不屈居老九了,而且还应被正位为老大。 听刘吉谈话,耳畔如枕大河,滔滔滚滚,思想和激情奔流不息。他个子不高,很有鼓动性,枯燥的理论到了他嘴里,立刻变得神采飞扬。 他说,“老九”应该是老大的话,不是他说的,是邓小平说的。邓小平在说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紧接着说了第二句话,就是“老九”应该是老大。 在记者一长串采访题目中,刘吉情有独钟地选择了知识分子问题。小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刘吉,在共和国建立之初考入了清华大学。那时,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开始,所以,刘吉一心想做一名新中国的红色工程师。这愿望在他二十八岁时就实现了,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使他和他的初衷离得越来越远。 据说,文革中,刘吉当了八年的现行反革命,关于他的大小批斗会开了一百多次。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他实话直说的习惯,还有他不因年龄增长而减少的热情。 刘吉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兴之所至唱起了年轻时的革命歌曲。他说,他和他同龄的知识分子一样,始终没有把自己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分开过。 当过上海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科学技术协会专职副主席、上海宣传部副部长、体改委主任,而后刘吉到了北京,参加中共十四大文件的起草,并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他的生活和工作始终和知识分子紧密相连。所以,他才这么执着于老大和“老九”的问题吧?!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老九”应该成为老大。江泽民说,要科教兴国。刘吉也有一大套知识分子的理论:知识经济时代,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第一,要造就庞大的知识分子队伍。第二,知识分子要成为社会劳动的主力军。 刘吉认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一九五六年,美国白领超过了蓝领。他说,两次世界大战是重要事件,但本世纪以前也有非常残酷的战争。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苏联的解体是很重要的事件,但新的制度产生过程中受到的挫折是很正常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也经过多次反复的挫折。新的科技革命也是重大事件,但科技的革命,从过去到现在从未间断过。 只有白领和蓝领阶层的对比与变化,发生的时候静悄悄,而它引出的结果,却是革命性,爆炸性的。刘吉说,这意味着,脑力劳动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社会劳动的主力军。此后,经济发达国家都显现了这一历史大趋势。九十年代,蓝领在他们社会劳动结构中的比例已降至百分之十到十五。据估计,下世纪初这个数字将更进一步减少到百分之五或以下。 “你有没有感到这个数字的历史震撼力?”刘吉目光如炬,声音令人震撼。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单纯地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一百块钱、一千块钱,而是要重新认识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刘吉说,党应该召开第二次知识分子会议(第一次是一九五六年周恩来召开的),应该在全社会进行一次知识分子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教育。 “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依靠第一生产力,依靠知识分子。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如果阶级基础不是那些首先掌握了第一生产力的人,那还算什么先锋队?” “科教兴国不是一个科技的、教育的方针,而是一个全方位的方针,是一个治国方针。各级领导要意识到,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就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依靠知识分子。真心实意地依靠,全心全意地依靠!” “什么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占整个社会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就建好了。所以,社会主义一项根本任务就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知识化,更准确地说是实现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化。” 刘吉很善于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外人想打破它很难。对内燃机颇有研究的刘吉,七十年代末转向研究科学学,并首创了中国的领导科学。当他写完《领导科学基础》后,就被调往领导岗位任职。他不同意,但得到的回答是:你是共产党员,还只想自己当专家?你应当成为培养千千万万专家的领导! 后来,刘吉又被调任上海宣传部副部长。当时,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共产党员不选择阵地,党叫在哪儿就在哪儿。第二,我不是合适的宣传部长人选。待有合适人选,我随时让出位置。 在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时,刘吉又说,我个人的理想还是做学问。趁思维还未衰退,坐上十年冷板凳,写两三本书。 当然,那本引起中外严重关注的《与总书记谈心》不算是他冷板凳上的研究成果。这本书是十七位博士、硕士的倾心竭力之作,刘吉给予了全力的支持。为了赶上这本书的撰写座谈会,刘吉用了三天时间,匆匆办完母亲的后事。然后登上飞机,赶往会场。 在那次为期三天的会议之后,刘吉审读了该书详尽的提纲。完稿后,他又通看全书,提出了诸多修改意见。这些事使那些年轻的博士、硕士们慨叹不已。据说,刘吉在他极力推动的青年社会科学论坛上,有许多话说得让人怦然心动。他说,在这里,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我一样可以和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这里无老无少,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刘吉今年六十五岁了,头上的白发渐渐多起来。但他心年轻,气很盛。据说,在他当副院长时,曾经发表过关于领导者与学者的高论,“领导者不要怕学者和你吵架。领导的智慧从哪来?学者们百家争鸣,你当领导的才能够择其善者而从之。把问题交给合适的专家去研究,这是领导者的水平。 从副院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快一年,刘吉终于能拣起他终日思索又搁置下来的那些问题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分析、社会主义的困境和前途、科业革命论。前两个问题都很具有刘吉的色彩。几年来,刘吉两赴英国,不管日程安排得多紧,他都抽时间,沿着当年恩格斯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路线走一圈,从伦敦东区,到曼彻斯特,进行考察。他要看看这一百多年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弄懂它,然后才能知道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在哪里。因为当代社会主义必须超越当代资本主义。 至于科业革命,则是对越来越成为社会主导产业的科学研究业的研究。这,似乎是回到了他原来的理科专业,但其实,仍然是刘吉思路的延续。他说,从狩业、牧业、农业到工业,今天的科业是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生产力形式,没有科业,是产生不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 没有办法,刘吉心里想的,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知识分子……这些字眼使他心动耳热。一名社会主义的中国的知识分子,这是刘吉永远不能改变的位置。所以,他注定是忙碌的,即使是去职退休的日子。 据说,他办公室的电话每十几分钟就要响一次。 (完) |
[返回]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编辑部 |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