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

广告

搜狐公司中国新闻社

 1949-1999

 

50years.gif (6051 字节)

社会生活篇

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消逝的北京胡同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日电 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消逝的北京胡同

          中新社记者 赖海隆

一条如飞机跑道般宽敞笔直的平安大道在北京的城市中央舒展开来,与此同时,又有些胡同从北京的新版图上消失了。

建设者们为了使这座城市更迅速地迈进国际大都市的行列,正将成片成片的胡同犁为废墟。资料表明,五十年前北京大约有三千二百条胡同。而今天,被直接称为胡同的仅有九百九十条。其中仅西城区自六十年代至今已消失了二百六十多条胡同。

在城市面貌发生巨变,市民生活、居住、交通条件改善的同时,老北京人也忧心忡忡地说,如果没有了胡同,北京还是北京吗?

在他们的眼里,胡同的消逝,意味着一段丰富悠久的历史的消逝,一种亲切温馨的生活方式的消逝,甚至意味着北京的消逝。

他们甚至认为,北京就是由以紫禁城为代表的一批昔日皇家园林和成片的胡同这两大部分构成的。正是有了灰墙灰瓦的四合院,才衬托出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正是有了平坦开阔的胡同格局,才展示出皇家园林的高大威严。二者相得益彰,而真正体现古都风貌的还是胡同和四合院。

正如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舒乙先生所说的,如果绝大部分的胡同和四合院都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还能找到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和一千多年的建都史吗?北京还能有什么故事可言呢?充其量也只是香港、东京、纽约的翻版。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小姐去年走访了北京胡同里的老百姓。这位美国的“第一女儿”也发表观感说,要了解北京的历史,应从胡同四合院开始。

确实,你只消从胡同的名称里,就能发现数百年来北京人从粗鄙走向文雅的历程。如果你现在正走在北京的一条静谧的胡同里,这条胡同有一个极雅的名称--“礼士胡同”。不过当有人告诉你这条胡同曾经叫“驴市街”,你会作何感想?北京胡同的名称大都被叫了几百年,传来传去发生了变化,通常是以意思好的同音字取代了原字。例如说,谁会想到“时刻亮胡同”这么一个响亮的名字,原先竟是叫“屎克郎胡同”呢?

每一个时代都在胡同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文革”时期,大部分胡同都加上了“红”字,使带“红”字的胡同一下增加到了一百多条。其中至少有二十七条胡同被叫做“红日路”。而不带“红”字的胡同也大都被冠以与那时代相符的名字,如建国门附近的八宝楼胡同被改为“灭资胡同”,交道口的南下洼子胡同则被改成“学毛著胡同”等等。

在北京多如牛毛的胡同里,诸多名人故居散落其间,这通常是北京胡同的精华所在,每一处故居都蕴藏着一段历史沧桑。鲁迅、茅盾、徐悲鸿、梅兰芳、宋庆龄、郭沫若站在那宁静淡泊的胡同的深处,与每一位来访者娓娓交谈。

当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威胁到这些胡同的生存时,一些北京人开始不安起来了。舒乙先生甚至大声疾呼:“请留下胡同!”

北京人曾为失去一座完美的城墙而伤心不已,北京人再也不能失去引为骄傲的胡同和四合院了。他们说,如果要拆掉它们,那就是犯第二个拆北京城墙的错误。

这是一个令市政当局头疼不已的难题:在实现国际大都市的梦想的同时,该怎样应对那些虽然破旧但又极具文物价值的胡同呢?

五年前,一个名叫徐勇的人曾意外地拯救了一条胡同。当时,某建筑部门本想将大小金丝套胡同拆掉,盖其它建筑。而这个地区恰巧是徐勇他们新成立的北京胡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选中的胡同游中的一条主要胡同。从保护古都风貌和发展旅游事业的大局考虑,规划部门终于改变了原有的规划,将这里的胡同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去过那里的外国游客异口同声:“没进过胡同,就不算真正到过北京。”(完)

[返回]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编辑部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