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

广告

搜狐公司中国新闻社

 1949-1999

 

50years.gif (6051 字节)

社会生活篇

目击北京:西单广场感受绿色

中新社北京九月六日电 题:目击北京:西单广场感受绿色

中新社记者 陈建

十里长街上,这是一个属于百姓的绿色的中心,一个可以放慢脚步、忽然感觉富裕和悠闲在自己生活中出现的地方。

这是一个年轻姑娘牵着身边男人的手、第一眼看到便止不住惊呼:“呦!真漂亮!”,却不必担心旁人会小看她的地方。那惊呼的口气和松弛的心情,俨然就是在赞叹自家的新窗帘。

这是一个有着小巧、低矮、干净、金光闪闪的镀铬围栏的地方。通常,这种围栏只摆在酒店大堂里。一个中年男人忍不住伸手轻轻抚摸围栏,自言自语说:“这得花多少钱呐。”

这是一个草坪四周没用肮脏的铁栅栏围起来,也没竖立“请勿践踏”标牌的地方。不过,人们似乎知道草坪对于北京的珍贵,很识趣地没一个人走进去。

这是一个点缀着小玻璃房子、大理石台阶、白色拱门和舒展的银杏树的地方。为地下设施采光用的代表性建筑棗采光玻璃锥,处于最引人注目的中心地带,看上去使人联想起卢浮宫门前贝聿铭的作品。新栽的银杏树还没长扎实,每棵都用四根木材支撑着。

切割大理石的刺耳的噪音,时而传来。望去,皮肤黝黑的民工正在一处大理石贴面上刻花纹,工程还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没完成。夕阳斜照,民工蒙满灰尘的头就像蒲公英花朵。

周围休闲的人显然不为噪音所恼,倒是兴趣盎然地旁观他展示手艺。那情景就如同亲眼看自己家装修房子,多脏多吵都浑然不觉。因为,那些噪音和灰尘是属于自己的,与连带产生的美感和舒适一样,也是自己的。

二十年前,这里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们体质”的运动场;十年前,这里有一段大鸣大放的民主墙;随后,它是红尘万丈、小商店连肩接踵的劝业场。在大型高档商店还很稀罕、进口产品奇货可居的年代,这里的时装总是得风气之先,称得上全北京最时髦的;而这里商铺的租金也最贵,店主们称作“寸土寸金”。

因为生意兴隆,人流如梭,许多盲人曾搭帮结伴来这里卖艺:《二泉映月》的凄婉旋律,时常缠绕 着行人匆匆而过的、无动于衷的脚步;《涛声依旧》的节拍,也曾在初冬萧瑟的寒风中询问:“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显然,现在的地方政府已不那么在乎因陋就简下产生的房租收入和新基建要花费的投资了;为迎接国庆,有关部门也加强了针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这就是西单闹市区路口的地方,现在叫作文化广场,面积超过两公顷,以绿化为主,是北京第二大广场。

它与天安门另一头的东方广场很不同棗那是一片钢筋水泥的丛林。看一眼那些灰色玻璃幕墙包裹着的庞然大物,人就忍不住自卑和自怜,觉得自己分外渺小、寒酸、简直不值一提。

西单文化广场是个再造自然的地方。行色匆匆、经年累月追逐富余的中国人,走到这里,会禁不住放慢脚步,想消消汗。他们东张西望一番后,开始思量,既然已经小康了,干嘛不放开胸怀,看看绿色,闻闻草香,享受一下这里悠闲的富足呢?(完)

[返回]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编辑部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