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篇 老浦东看新浦东 浦东开发开放日新月异的变化,举世瞩目。“看浦东”--上海近三年推出的这档旅游新节目,日均吸引国内外游客达20万人次。然而,记者发现,在熙熙攘攘好奇而兴奋地徜徉在浦东的游客中,还有不少竟是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浦东人。 此刻,坐在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绿地观景篷内名叫陆焱的老者,便是这样一个浦东人。他已经无数次在这里流连忘返了。这次,他又情不自禁地为一群素不相识的游客当起了导游。 昔日外滩金融街隔江相望的金融贸易区,100多幢摩天建筑错落有致,精彩纷呈,“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巍然挺立,世界三大高塔之一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直插云天,亚洲最壮观的国际会议中心熠熠生辉……堪与全球任何一条景观大道媲美的世纪大道和贯通黄浦江两岸的地铁,将这些建筑群有机串联。置身其间的,有78家中外资金融机构,有包括证券、期货、航运、产权、技术等交易所在内的八个国家和地区级要素市场,有数十家来自海内外知名大公司、大集团、大企业的总部和地区总部,它们将祖国最发达的长江流域,同五洲四海的经济风云紧密相连。 喏,我们脚下这块10万平方米的绿地,4年前还是一片拥挤着3000多户人家的棚户区。前边那间屋子,因为是晚清民居,有文化价值,被保留下来,做了浦东开发历史陈列馆,那里曾经住了二十多户人家,我就是其中一家…… “哇!”游客们不约而同地惊叹一声,纷纷举起相机,对着老者和他身后的旧居、新楼,“嚓嚓”地按下快门。 云集300多家著名外商投资企业,今年工业产值可达300亿元的金桥出口加工区;被称为中国现代生物“药谷”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今年上半年出口已逾8亿美元的中国最大最繁忙的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9年前都是阡陌纵横、芳草菁菁的农家地,如今,也随时可见像陆焱一样怀着依恋和自豪感情的回访者。一些成村制地搬迁到一个新村居住的农民,常常是集体租车,一遍又一遍地重游故地。 严桥乡79岁的老伯山守仁说:“故乡一天一变样,隔开十天半月去看看,就认不出来了!”他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农业技术员,五十年代,他成功地从海外引进花菜,推广全国,从陈毅市长手里接过上海市劳动模范的奖状。九十年代一开始,浦东开发开放,随着南浦大桥和亚洲最恢宏的商业城的建设,严桥乡迅速城市化。他的儿子山佳明是严桥乡的党委书记,抓住好机遇,带领乡亲们把集体经济转为股份合作制,开辟工业园区,建设农民新村,创办汽车市场,造起四星级的大酒店,还到远郊租下100亩不毛之地,办起园艺场,让全乡难舍土地的几十名菜农,天天坐着巴士上下班……乡亲们人均收入9年增长8倍,超过11000元,山佳明也光荣地当选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人们赞誉这两代劳模:“一个为种田人争了光,一个让种田人出了头。”山老伯则感慨道:“还是时代造英雄啊!” 浦东的滨海农村施湾、江镇两个乡,短短3年时间也从地图上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相当于虹桥机场4倍的远东最大的国际机场。随着今年9月26日参加世界500强浦东聚会的第一架飞机在这里起落的临近,回访的乡民们越来越多。面对沧桑巨变,原施湾镇副镇长黄永坤感触万端地告诉记者:“其实,变化最大的还是人。祖宗八代的农民,告别了土地,住进了楼房,过起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脑袋里的观念越变越现代化了。”据介绍,曾经挨家挨户动员,甚至公家拿钱补贴也没人报名的农村成人教育,如今倒了个个儿,不仅自费就读争抢报名,乡民们还建议开这门课,办那个班,出现了全家同校、父子同班、夫妻同桌的可喜现象。世代种粮的赵林坤,种到60多岁,土地被机场征用,便一头扎进了农业技术学习班,选学了园艺专业。经过2年苦学,而今已是园艺能手,被聘为幼儿园和中心校的专职园艺工人和技术指导。中、青年人则喜好当地急需或社会热门的电脑、金融、机械、服务等专业。现在已是远近闻名的一家饭店“老板娘”的杜桂珍说:“机场一动工,我就觉得一下子掉进了市场经济的大海,‘铁饭碗’、‘泥饭碗’都没有了,不学点本事,往后怎会有立足之地?”巨变中的施湾、江镇是整个浦东农村的一个缩影。目前,浦东新区有26万农民在接受成人教育。人们相信,当这些农民走出课堂的时候,浦东的开发开放定会跃上一个新台阶,东海之滨的这颗明珠也定会更加璀璨夺目,引来更多的游客“看浦东”。(完)(谢金虎) |
[返回]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编辑部 |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