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

广告

搜狐公司中国新闻社

 1949-1999

 

50years.gif (6051 字节)

改革开放篇

  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外商重返中国 外资推进经济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七日电 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外商重返中国 外资推进经济
            中新社记者 余东晖
  五十年前,当解放军的脚步接近大上海时,外国资本家开始撤离,留给中国人的只是对“洋油”、“洋火”、“洋车”留恋或憎恨的依稀往事。
  五十年后,当全球五百强中的一百多家跨国公司落户早年还是荒郊野地的上海浦东时,当花旗、美孚、可口可乐、通用汽车……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重新出现在上海滩时,中国政府说:跨国投资代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国必须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其实,五十年代中国有过相对开放的时期,但西方国家联手对一个新生社会主义政权的封锁,使得中国的开放只能面向社会主义阵营。如中国与波兰就曾合资成立了中波轮船公司,至今仍在运营。
  当然,那时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外国政府贷款。五十年代,中国主要利用苏联政府贷款,建立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六十年代,中国开始以利用出口信贷和延期付款方式从西方国家引进设备,到一九七八年,利用了一百零三亿美元的贷款。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人,思想依然封闭,心中顾虑犹存。有“红色资本家”之称的荣毅仁回想起一九七九年组建中信的艰难时说:“我当时就认为,应该运用市场原理发展经济,但有些人持不同意见。我就苦口婆心地说服。”邓小平拍板了:“中国要有数万个合资企业。”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就是这样在与传统观念和计划体制的冲突和撞击中蹒跚起步了。一九七九年七月,中国颁布了第一个利用外资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条例》;一九八0年四月,北京航空食品、北京建国饭店、长城饭店成为首批获准成立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
  事实证明,外商在华投资发展之迅猛甚至出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意料。截止一九九九年六月,中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三十三万二千七百多家,合同外资金额五千九百一十九点二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二千八百六十点二亿美元。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特别是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巡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外资在中国迅速成长,实际引进外资额节节升高,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外经贸部提供了一组数字:外资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百分之十五、进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工业产值的百分之十九、工商税收的百分之十三,解决了一千八百万人就业。
  难怪中国政府肯定外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层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更加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近年来外资流入中国势头趋缓,亚洲金融危机使国际资本缩水;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元气的有关国家竞争力增强;国际资本流动的七成以并购方式实现,而中国相关领域尚未完全开放。今年上半年,中国吸引外资的各项指标下跌一到二成。
  对此,中国恢复了对符合产业政策的设备和原材料进口的税收优惠;鼓励外商投资龙头产业的配套项目,并设立研究开发中心;推动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明确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再投资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地位和政策……
  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开放也屡有新举。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表示,中国将逐步开放金融、保险、电信、外贸、旅游、商业、教育、医疗、运输等领域,扩大开放地域、数量和经营范围,加快开放并规范会计、法律咨询等中介机构,减少中方控股、外商独资的限制。
  中国谋求加入WTO,促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这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也比市场开放给外资企业带来的一时一地的商机更为意味深长。   (完)

[返回]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编辑部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