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培育产业新动能是引领经济增长核心战略
中新网12月22日电 近日,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路径是补短板、育动能、强引擎,在制度变革和创新驱动双重助力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有效激活近三年的现实新动能和未来5-10年的潜在新动能,培育产业新动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1.产业新动能是经济增长新引擎
经济一般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传统经济,可以称之为旧动能,而另一个与之相对的就是新动能。其中,新动能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传统产业中“有中生新”的那一块,一部分是“无中生有”的全新产业。而在成熟的经济体系里面,传统产能所占比重一般是比较高的。新技术的出现对产能的牵引作用很大,以人工智能为例,在发展人工智能过程中,计算机、芯片运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解决了深度学习的问题,算力、数据、算法的有机结合使很多领域的效率大大提升。这就是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
在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中,将产业新动能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未来的1-3年当中能够形成市场规模的,对现实经济的发展能产生拉动作用的,能够形成新增长点的,称之为现实新动能;另一类是技术和产业发展目前还比较初期,在未来的5-10年内才能显著拉动产业发展的,称之为潜在新动能。
具体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判断:第一是时代愿景,从需求导向出发,去思考这个时代的主题,比如人们需要智能、高效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高质量发展等等,这些时代主题对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是产业变革,从高技术、高成长、高潜力三个角度来判断哪些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第三是消费趋势,即消费快速升级迭代的趋势,在此过程中,需要判断哪些消费能够快速增长;第四是国家已经确定的一些战略新兴产业方向。
截止目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中依然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低端锁定和规则锁定等挑战,在整个产业结构层面,传统产能占比达到80%,这个比例和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一样。
在此背景下,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的研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就是针对这部分产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另外,想要实现产业升级、实现“稳中增新”,需要培育新的产业、新的动能。“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实现技术创新?怎样健全现代产业体系?怎样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对中国来讲,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质在于是能不能培养出经济新动能和产业新优势,能不能培育出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企业和品牌,实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由低端到高端的跨越。
就如何挖掘和推动产业新动能,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认为首先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创新,而且需要把四个方面的创新集成做好,新动能产业才能真正落地。
一是机制创新,比如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是无人驾驶的发展,都需要机制体制的创新,需要去制定规则,给市场主体选择的权利;二是路径创新,现在的创新和传统的创新不一样,需要平台、资本和更多赋能工具来打通创新路径;三是场景创新,新动能产业的落地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环境,也需要一定的激励政策和统一的标准规范等;四是生态创新,新动能产业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生态的创新,而不是单一的环节。只有把这四个方面的创新集成做好,新动能产业才能够真正落地。
然后,还要明确产业升级的四个路径和选择培育产业新动能的三个标尺。
一般来讲,产业升级有四个最基本的路径:一是生产过程升级,也就是过去所讲的技术改造;二是产品升级,实现产品的代际转换;三是功能升级,由过去在外贸行业的OEM,到实现ODM,再到OBM,实现自主品牌的生产和出口;四是链条升级,即转向新的产业,实现价值链上由低端到高端的提升。
在选择培育产业新动能过程中,要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新投资的要素中找到三个标尺:一是高技术,即新技术的专利数量、产业化转换能力已经具备条件,能够在未来1-3年内顺利实现产业化;二是高成长,即能够在未来三年内实现15%-20%的增长;三是高潜力,即不仅是未来三年中能够实现高增长,在更长的时间里面有更大的潜力。
2.十大产业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制高点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经过研究总结出十大产业新动能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都市消费、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并在这十大领域中,研究筛选了64个细分方向,这些方向在未来的三年具有明显的“三高”(高技术、高成长、高潜力)特征。
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未来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运算、新型显示、半导体以及智能硬件六大方向。重点以5G为例,5G产业是一个确定性的新兴市场,以三大运营商为代表,以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应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5G产业在规划期主要是网络规划设计和标准制定,进入建设期就会涉及无线主设备、传统主设备领域,而无线主设备里面又包括基站天线、基站射膜、光模块。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每一个领域的市场数据进行挖掘和梳理,最终确定市场规模,比如光模块在未来3年可以形成426亿的市场规模,这个数据可以依据基站、终端、光模块的数量计算出来。在其研究看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未来3年会形成7万亿的规模,增量为2万亿左右。
在高端装备领域,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的研究结论是,整体来说,高端装备新兴领域会有3000到4000亿的增量市场。并且,通过模型梳理,认为智能机器人在未来3年的复合增长率可以达到35%,市场规模达到1200亿,3D打印会形成200亿的市场规模。材料领域非常庞杂,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使用专利推导图,通过典型的应用市场规模进行倒推等一系列方法,对每一个技术进行评级,来研究某一个新兴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通过这样的研究方法,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梳理出了新材料领域在未来3年的复合增长率比较高的方向,比如碳纤维、芳纶、动力电池膈膜、石墨烯在一些领域的新应用、碳纳米管、氧化超声等,新材料领域总的市场规模为1.4万亿,估计增量在4000亿到5000亿之间。
第四个领域是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尽管今年的汽车销售量大幅度下滑,但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一个亮点。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筛选了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方向,比如三元锂电池、车载摄像头、仪表盘显示、抬头显示器等。这些新动能在汽车领域的增量大概是 4500亿。
第五个领域是航空航天产业。航空产业中的新动能包括飞机制造、以通用机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的机场运营服务等,航天产业的新动能有微小卫星、卫星导航、卫星通感。航空航天产业新动能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增量在3000亿到4000亿之间。
第六个领域是生物医药。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对该领域的分析有三个标尺,即增长率、技术领先度和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包括风险投资、发达国家中的一些政府资助等)。通过分析发现,该领域中几个细分方向的市场规模以及增长率处于前列,比如医疗影像2017年的市场规模为1000亿,免疫治疗的年复合增长率可以达到36%,移动医疗的年复合增长率可以达到40%,基因测序尽管总数不大,但是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7.8%。
第七个领域是都市消费。很多大型连锁餐饮的发展带动了中央厨房的发展,大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带动了整个食品溯源产业的发展。由于城市和都市圈结构的迅速壮大,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生鲜电商等新的商业形态快速发展。通过梳理,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估计这一领域的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2万亿,增量会在3000亿到4000亿之间。
第八个领域是节能环保。其中主要包括五个细分领域,即水处理、大气处理、固废处理、节能和服务。其中,水处理里面的水环境修复、污水处理、膜技术,大气处理里面的VOC治理、多污染协同防治,固废处理里面的土壤修复、危废处置,节能里面的绿色照明、高效电机,服务里面的绿色金融、环境监测、能源管理,这些都是新的业态。在其研究看来,这些新业态的发展将会形成5.5万亿的市场规模,增量会超过1万亿。
第九个领域是生产性服务业。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很重要的一个支撑就是制造业本身分化或演化而出的新的服务业,很多制造业经过孵化、发展之后,一些部门就会变成服务业。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也有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包括面向产业的智能服务、面向工业的现代物流、检验检测、人力资源服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科技孵化、研发服务等。
第十个领域是文化创意产业。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主要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泛游戏、动漫、影视、新媒体和在线教育五个方向。其中包括泛游戏中的手游研发、电竞赛事、游戏直播;动漫里面的动漫制作、漫画创作、动漫游戏等共15个细分方向。从规模、技术以及产业带动性三个角度对这15个细分方向进行研究,认为未来整个新文化消费市场可以达到万亿规模,增量在2000亿到3000亿之间。
应该说,就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研判出的十大领域和64个细分方向来看,与目前国内外主流的产业变革认知基本上没有什么分歧,每个方向都值得深入挖掘,并在产业链的创新中去判断和思考。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组建专家团队,进行产业研究、规划与谋划,同时,与华夏幸福产业发展团队无缝协作,把十大领域和上百个细分领域的相关创新资源,以及企业的投资意向进行系统梳理,把这些项目信息和所在区域的开发需求与政府诉求进行精准对接,以确保华夏幸福打造的每一个产业集群都有方向、有目标,也有落地寻找项目的优先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