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较今年最高位147美元已经下跌50%,但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却迟迟不动。业内人士说,我国的定价机制与国外有一定的滞后期。中石油集团一位内部人士称,“只有国内油价连续2个月都低于80美元才可能会调油价”(10月21日《新京报》)。
这位人士的解释让人不能接受。国际油价疯涨的日子想必国人还记忆犹新。就在6月份,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大幅度走高,从每桶120美元升至每桶135美元,到月底,即突破每桶140美元。可是,6月20日,国内油价即开始上调,每吨汽柴油价格上调1000元、航空煤油上调1500元,哪里有什么滞后期?
2006年年底,当国际油价在80美元时,我们的油价为每升3.97元人民币(93号汽油),而现在国际油价又回到80美元时,93号汽油却仍在6元以上的高位。国际油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跌掉了20%多,按照常理,早该降低相关的汽油、柴油价格了,可我们的油价却始终保持坚挺。无法理解的是我们定价中这种选择性的“滞后期”。“闻升而涨,快涨快升,闻降不跌,能拖就拖”几乎成了国内石油利益集团的惯例了。
由于两大石油巨头对国际油价上涨的敏感度要远远大于对国际油价下跌的敏感度,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的传导自然快慢不一。由于两大石油巨头的垄断地位,使得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制定注定无法趋向保护消费者,所谓的“滞后期”,便是典型的一种体现。国际原油一涨,国内迅速跟着涨,一跌,国内却要滞后至少两个月,而那时油价可能又反弹了,在这个“滞后期”里,原来准备的降价措施也许就无疾而终了。即便真的降了,在这两个月的滞后期里,石油巨头也从消费者身上赚得盆满钵满了。
不仅如此,由于国内调价滞后于国际市场价格走势,专业人士可以预见到未来国内油价涨跌趋势,这样提前囤积,从中谋利,而如果行情不利,我国两大石油公司就会出现购销倒挂,导致市场紧张。此时,两巨头则可以用“油荒”向政府逼宫,从而获取巨额补贴,这样一来,国家利用价格杠杆调控石油供求的手段就自然失灵,而所谓“油荒”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
由此可见,改变不合理的现行油品定价机制势在必行。【符玉瑶(珠海 职员)】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