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昨日报道的“从众车险资金链吃紧”一事引起业内人士关注。多位产险公司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众问题”的发生,根源在于车险中介没有找准企业盈利定位的方向,也折射出目前车险行业惨淡经营的现状。
没有找准盈利定位方向
“从众资金链出现危机,不是因为车险自律公约造成的,关键在于公司没有找准市场定位,如果一开始的盈利模式不对路,那么,就注定企业不能实现盈利。相反,自律公约的执行反而对中介有利,整个车险市场规范以后,中介的收入来源也会趋于稳定。”国寿产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尹铭对记者说。
按照从众最初定位,它的业务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代售车险,还包括一系列衍生汽车服务。严格意义上来说,从众只是一家兼业代理机构,并非专业保险中介。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产险公司市场主体的不断扩容,车险又能带来大量的现金流,所以自开业以来,包括从众在内的几家车险中介就一直专攻车险代理业务,其它业务根本没有发展迹象。”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一针见血地指出,“车险中介的创新盈利模式本身没有问题,‘从众问题’的发生主要在于盲目追求现金流,一味地依赖于车险业务。”
一位熟知从众车险内情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从今年3月开始,从众就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收支倒挂的苗头。“除成立初期的注册资本金外,从众这类车险中介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产险公司支付给他们的手续费,扣除掉反馈给投保车主的赠品,中介实际拿到手的手续费大概只占保费的2%至5%。面对需要支付的职场、人员、管理、单证、广告、赠品等诸多成本,2%至5%的手续费相对捉襟见肘。”
车险实际亏损经营
一位在沪产险公司负责人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毫不讳言,目前上海车险业务的满期赔付率高达70%左右,如果扣除手续费、管理成本、营业税及各项附加,目前多数产险公司在车险业务上实际是亏损经营。“车险比例越大,亏得就越多。”
尹铭分析说,国际市场上的车险业务能做到打平或略有亏损,主要是依靠投资回报率以及非车险业务的利润。但在国内,产险公司业务的大头就是车险业务,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也造成了车险业务亏损短期内难以弥补。
在车险亏损的大背景下,手续费大战的掀起无疑加重了亏损负担。在今年8月8日车险自律公约签署以前,“15%(商业车险)+4%(交强险)”的手续费“红线”屡屡被踩,最高者甚至达到“40%+4%”。
在多位产险公司负责人看来,在打破整个车险市场价格秩序的过程中,除保险公司负有一定责任外,中介机构亦难辞其咎。事实上,在产险公司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保险中介也在暗中哄抬前者支付给他们的手续费。
而为了维护与中介之间的“友好”关系,面对保险中介恶意截流保费等现象,保险公司也只能默默承受,而不是选择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最终屈服于市场份额及年度指标之下。记者了解到,对于目前卡在从众手里的车险应收保费,产险公司将根据“从众问题”的事态发展来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措施。(黄蕾)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