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理想汽车港股IPO连跌两日,造车理想何去何从?

理想汽车港股IPO连跌两日,造车理想何去何从?

2021年08月13日 2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 张旭)8月12日,在美股上市后一年多后,理想汽车再度IPO,登陆港股市场,成为继小鹏汽车之后,第二家双重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然而谁都没想到,新势力三巨头之一的理想汽车,上市首日便破发,次日仍未止跌。所有参与理想IPO的投资人,目前看是都亏了。

理想汽车港股上市招股书。
理想汽车港股上市招股书。

  “抢滩”港股,理想汽车上市即破发

  蔚来、理想、小鹏三家造车新势力,曾齐聚美股,上演“三国杀”。理想美股上市刚满一年,马不停蹄在港交所上市,但依然比7月港股上市的小鹏汽车稍晚一步。

  三家中率先登陆美股的蔚来,也在今年3月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但尚未通过审批。

  造车新势力纷纷“抢滩”港股,原因之一在于各家车企均面临着高额投入,需要寻找外部融资渠道以应对未来几年的资金需求。

  理想汽车会被资本市场看好吗?一个可以参照的例子是小鹏汽车。

  7月7日,小鹏汽车在港交所上市交易,融资认购倍数高达14.73倍,融资净额高达140亿港元,发售价为每股165港元。截至8月13日港股收盘,其股价为每股156港元,跌破发行价。

理想汽车港股IPO连跌两日。数据来自同花顺。
理想汽车港股IPO连跌两日。数据来自同花顺。

  理想汽车共发行1亿股,每股定价118港元,开盘不久破发。12日收报117港元,下跌0.85%,总市值2400.66亿港元。上市第二天(13日),延续前一日跌势,收跌2.05%,报114.6港元。

  在汽车分析师张翔看来,理想汽车股价破发,首先是资本对新能源已经不再那么追捧。

  “去年新能源板块在特斯拉带动之下热度很高,而且资本也没有很好的领域去投,所以涨声一片。今年资本陆续撤出新能源板块,环境已经在降温,这是破发的一个原因。”

  增程式VS纯电动,难言优劣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目前仅有理想ONE一款在售车型,而且不同于特斯拉、蔚来和小鹏等纯电动汽车,理想ONE走的是增程式技术路线。

理想汽车上海世纪汇体验中心。 李秋莹 摄
理想汽车上海世纪汇体验中心。 李秋莹 摄

  原理上来看,增程式电动车是在纯电动汽车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由内燃机和发动机组成的“充电宝”,在电池组没电时进行充电,为其增加续航里程。近两年推出的新款纯电动汽车续航已达600公里以上,而理想ONE可达1080公里,优势明显。

  增程式同时也能有效降低整车成本。理想ONE的电池成本比蔚来ES8/ES6低42%;增程式技术的发动机不需要直接驱动车轮,免去了变速箱。

  凭借上述优势,理想汽车只用一款理想ONE,就跻身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今年1至7月,新势力三巨头的销量分别为蔚来49034辆、理想39103辆、小鹏38038辆。

  然而,理想汽车的电池成本优势正在被迅速缩小。中信证券一份研报指出,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平均售价,已经由2014年的2.89元/wh降至2020年的0.84元/wh。

数据来自中信证券。
数据来自中信证券。

  从政策角度来看,纯电动也成为大势所趋。2020年底,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补贴幅度进一步下调,为0.68万元/台,降幅达20%。

  2021年,北京市宣布增程式电动车要和传统汽车一起摇号排队;上海市宣布增程式电动车只能挂蓝牌——油车牌照。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京沪两地政策往往具有示范效应,一旦推广开来,叠加补贴减少的负面影响,理想ONE的增程式技术路线,将难言优势。

  大潮面前,理想转身

  对于理想汽车的前景,张翔认为:“理想汽车依然具有潜力,尽快把纯电动车型开发并实现交付,股价会上来的,破发只会是个暂时的现象。”

  理想汽车此次上市也放出信号:公司要在纯电动领域进行发力。

航拍在海通码头等待出口的整车。(资料照片) 殷立勤 摄
航拍在海通码头等待出口的整车。(资料照片) 殷立勤 摄

  理想汽车招股书显示,正在投资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打造Whale(鲸)及Shark(鲨)两大高压纯电动车型开发两个平台。2023年起,理想汽车计划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型。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未来,公司在纯电动和增程式路线上的布局将会呈现“双轮驱动”的状态。

  中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即使近期的新款纯电动汽车续航超过600千米,增程式依然具有续航优势,而且在不少地区充电桩还不够普及,在一段时间内,增程式仍是纯电动汽车之外一个互补的解决方案,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沈亚楠也认为,理想汽车参与的是整个乘用车市场的竞争,目前还有大量的燃油车用户有待转化。

北京朝阳区一家特斯拉体验店内,不少人前来看车。张旭 摄
北京朝阳区一家特斯拉体验店内,不少人前来看车。张旭 摄

  乘联会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乘用车7月零售销量达到22.2万辆,同比增长169.4%。从渗透率来看,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14.8%。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8月11日表示,按照国际上对于消费品发展的判断,一般市场渗透率到10%时会进入快速增长期,而新能源汽车已然达到这个关键节点。

  新能源车产业的竞争,未来或许还将发生变数。(完)

【编辑:张燕玲】

汽车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