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21日星期四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长篇:白宫对伊拉克动武问题鲜为人知的决策内幕

2002年11月21日 10:14

  中新网11月21日电 白宫为什么没有采取单边行动武力打击伊拉克?美国为什么力促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拉克问题的新决议?鲍威尔如何劝说布什缔结“倒萨”国际联盟?

  日前,《华盛顿邮报》著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在其即将出版的新著《战争中的布什》中披露了许多有关美国“倒萨”的鲜为人知的内幕,从中可以了解到美国政府内外的重量级人物酝酿、制定、发展对伊策略的一系列细节。

  《中国青年报》从11月19日至21日,连续三天选编《战争中的布什》中的精彩章节。本网现一并转引如下。

    

  8月初,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正在访问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像往常一样,他依然与美国国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随时获得国内的重要信息,了解国内的任何重大事件。此时,伊拉克问题在美国国内持续升温,布什政府内外的重量级人物纷纷抛头露面,大谈特谈伊拉克问题。一时间,主张对伊大打出手的声音明显占了上风。8月4日,老布什的国家安全顾问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出现在电视台的早间“脱口秀”节目里。他直言不讳地说,美国如果攻打伊拉克,将会把整个中东地区都抛入一个战争的“大锅炉”,最终将葬送美国正在进行的整个反恐事业。

  斯考克罗夫特与布什一家关系深厚,谁都知道这位一向处事温和的将军一般不随便发表讲话,所以,他的话虽然听上去有些刺耳,但其影响力却是不可低估。平心而论,国务卿鲍威尔基本上是与斯考克罗夫特持相同意见的。只不过鲍卿没有把他的意见向布什总统讲出来。听完斯考克罗夫特的电视谈话,鲍威尔下定了最后的决心:“现在到了我该行动的时候了。”

  国务卿被“放进冰箱”

  鲍威尔在美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是成功黑人的典型。或许正是看中了他在美国民众中的影响力,布什在2000年的总统大选获胜后才挑选他担任国务卿。这纯属政治考虑,从个人感情、私人关系方面看,布什更愿意与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及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等“搅合在一起”,在决策中也更愿意听他们的意见。

  因此,布什上台后,不断有风声从白宫传出来,说鲍威尔受到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强硬派的排挤,也受到总统的冷落,很可能干不满任期就得卷铺盖回家。鲍威尔最好的朋友、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私下里也开玩笑说:“鲍威尔已经被放到了冰箱里,只有需要的时候才拿出来。”

  2001年10月初,白宫给阿米蒂奇打电话,要他出席一个电视“脱口秀”节目。阿米蒂奇对此不感兴趣,委婉地拒绝了。当白宫给他施加压力时,阿米蒂奇找到了鲍威尔:“你看看,那又不是我该做的事儿。”“你这幺说可不对,我不是又一次被放在冰箱里了幺。”鲍威尔笑着回答,“你应该去。”阿米蒂奇听了鲍威尔的话,于10月3日尽职尽责地出现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您早”节目里。

  到2002年春天,巴以冲突急剧升级,势头盖过了美国的反恐战争。布什总统想派鲍威尔去中东斡旋,但因为得到的授权有限,鲍卿并不太愿意去。“我们在中东有麻烦。”布什告诉鲍威尔,“你必须去花一些政治资本。你有丰富的政治资本。我需要你去。”结果,鲍威尔在中东忙活了10天,进展却微乎其微。在离开前,鲍威尔提出了世界瞩目的建议———召开国际会议,商讨中东和平问题。

  可是,赖斯拨通了留守在国务院的阿米蒂奇的电话,要求他转告鲍威尔收回他的建议,因为白宫担心鲍威尔走得太远,但此时的阿米蒂奇正忙得不可开交,一个会议接着一个,没有时间与鲍威尔通话。到了半夜,耶路撒冷时间早上7时,阿米蒂奇才得闲转告了“赖斯的忧虑”。阿米蒂奇同时还向鲍威尔汇报,他获得可靠的消息,副总统办公室和五角大楼抱怨鲍威尔太“倾向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白宫准备修正你的航向,你的使命注定要失败”。“这简直太让人难以置信了,”鲍威尔说,“我刚刚获得与你相同的信息。”

  原来,赖斯也找到了鲍威尔:“你马上宣布,将返回华盛顿与总统商量,其余什幺也别说。”鲍威尔无奈,只说了一句“谢谢你们(巴以领导人)的款待”便突然结束了他的中东之行,没有任何突破。

  这一例子深刻地表明鲍威尔应该改善他与总统之间的私人关系。阿米蒂奇了解到,拉姆斯菲尔德已经要求定期与总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看起来你也应该提出同样的要求了。”阿米蒂奇向鲍威尔建议。

  鲍威尔和布什“拉关系”

  鲍威尔曾担任过里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他知道几乎人人都想见总统,人人都想与总统面谈,自己不想过多地打扰他。“我和总统经常在一起开会,我想说的都已经对他讲了。如果总统想见我,我什幺时候都是现成的。有什幺必要单独与总统见面呢?”“你应该争取与总统单独见面的机会。”阿米蒂奇坚持劝说鲍威尔,“与总统改善关系对你本人有好处,对国务院系统也有好处。”

  2002年5月,鲍威尔通过赖斯向总统提出了要求。自此,每个星期鲍威尔可以与布什总统见面20 30分钟,每次见面只有他、总统和赖斯3个人。2002年夏的某一天,鲍威尔去白宫与赖斯见面,但正好被布什总统“撞见”。布什邀请他到椭圆型办公室,他们单独谈了30分钟。这次见面他们无话不谈。“我们的关系真的在向前发展。”鲍威尔事后对阿米蒂奇说,“裂缝似乎在愈合,我知道我们已经结合到了一起。”

  鲍威尔苦谏布什

  也正是有了鲍威尔与布什定期见面的惯例,布什在鲍威尔刚刚结束了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之行后邀请他于8月5日傍晚到白宫商讨伊拉克问题。会谈进行得非常顺利,一直延续到他们共进晚餐,晚餐后又转移到办公室继续深谈。

  在此次会谈之前,布什主持了许多次国家安全会议,专门多次讨论了伊拉克问题。在这些会议上,以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为首的鹰派人物讨论的不是该不该对伊拉克动武的问题,而是采取何种作战计划,如何、何时对伊发动攻击,动用多少地面部队等等。以鲍威尔为首的鸽派则坐失了多次良机,没有充分表达自己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态度和观点。

  这一次,鲍威尔不想再失去机会,他要争取使总统在伊拉克问题上采取他的意见:“当您考虑伊拉克问题时,应该视野开阔一些,应该考虑战争带来的所有后果。”

  在访问亚洲回来的飞机上,鲍威尔即想好了劝说总统的内容。他翻动着自己亲笔整理的笔记,有条不紊地告诉总统他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白,美国对伊动武对阿拉伯世界意味着什幺。鲍威尔说,根据他与这些国家的交往认为,对伊战争将使整个中东地区陷入不稳定,一些对美国友好的阿拉伯国家———沙特阿拉伯、埃及和约旦将处于危险境地。它们的现政权也可能被推翻。战争将改变中东的一切;其次,经济后果。目前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不景气。一旦开战,石油价格涨到什幺程度是难以想象的。而且,战后占领伊拉克的成本也相当昂贵。如果处理不慎,将会给中东、美国,乃至世界带来严重的经济冲击。

  接着,鲍威尔还向布什总统提出了尖刻的问题:如果一位美国将军去统治一个阿拉伯国家,那将会是什幺形象?麦克阿瑟在巴格达?这不仅在伊拉克,而且在中东和世界都是一件大事。这种占领将持续多长时间?没人知道。

  “如果我们能单独解决伊拉克问题,当然好,但我们不能。”鲍威尔坦率地对总统说,“成功的军事行动需要该地区的军事基地、军事设施和飞越别国的领空。我们需要盟国。这一次不同于上次海湾战争,因为那时沙特阿拉伯全力与我们合作,从沙特飞往科威特城仅需两个小时,而且我们只需把萨达姆的军队赶出40英里,我们就解放了科威特。”“萨达姆对我们是个威胁,但经过这幺多年来的遏制和制裁,其能力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如果这时对他开战,他必孤注一掷,这反而给他提供了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机会。以色列也将处于十分危险的地步。”“在情报方面,总统您是清楚的,问题也不少。在阿富汗,情报部门不知道奥马尔、拉登以及其它‘基地’组织骨干成员的下落。难道他们知道萨达姆藏在哪儿?萨达姆拥有各种阴谋诡计,他有一个国家供他藏身,我想我们的情报部门不需要另外一次没有结果的‘人员大搜寻’。”

  鲍威尔与总统的这次谈话共持续了两个小时。鲍威尔认为,自己竭尽了全力,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在谈话中可以感到总统很感兴趣,一边听还一边提问。他也感到谈话中有几次气氛有些紧张,但他还是说了全部想说的话。

  “效果棒极了。”第二天赖斯在电话中对鲍威尔说,“我们需要再多做些工作。”这次谈话的重要性从另一个侧面也得到了验证。也是在第二天,白宫办公厅主任安德鲁·卡德约鲍威尔上白宫一趟,给他再一次“吹风”,内容要和给总统的那一次完全一样。

  公开讨论 私下拍板

  布什在和鲍威尔长谈后的第二天下午,即8月6日下午,便离开了白宫,返回他位于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镇的牧场度假去了。但是,美国国内对伊拉克问题的辩论并没有因此而降温。大小媒体每天热炒的仍然是这一问题;学术机构也接连不断地为此召开研讨会及出版研究报告;已经退休的著名政治人物,如斯考克罗夫特、基辛格、黑格、奥尔布赖特等也都在报上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公开的、大家都看得见的活动。

  8月14日,切尼、拉姆斯菲尔德、鲍威尔、赖斯和中央情报局(CIA)局长特尼特在总统缺席的情况下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会议,讨论的也是伊拉克问题。鲍威尔慷慨陈辞:“对伊拉克动手,我们需要缔结一个反伊联盟,至少在动手前需要搞一个‘国际名义’。英国人的确是站在我们一边,但他们的支持相当脆弱。我们还需要欧洲盟国、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我们在波斯湾的朋友的支持,比方说土耳其,它与伊拉克有100多英里的边界线,那对我们十分重要。”

  按计划,布什将于9月12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但NSC主要成员却对讲话重点意见不一。有人主张,应强调美国的价值观和中东危机、巴以冲突。但鲍威尔坚持认为:“在联合国讲话是总统休假后的第一个正式机会,伊拉克应该是首要问题。”

  赖斯表示赞同:“媒体关于伊拉克问题的各种报道铺天盖地。如果总统在联合国的讲话中不谈伊拉克,老百姓怎么想?要么说本届政府对萨达姆带来的威胁不认真对待,要么说我们在暗箱操作。再则,总统喜欢将他的伊拉克政策讲给公众听。至少,他要给老百姓讲一些他的伊拉克政策的基本走向。”赖斯是总统最信赖的女性之一,她有关总统的说法很有权威。“我也认为总统的讲话中应谈到伊拉克。”切尼神情冷静地说,“但联合国本身也是一个问题。10多年来,它并没有迫使萨达姆遵守有关决议,没有迫使他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没有迫使他允许武器核查人员进入伊拉克。联合国正面临靠边站的危险。如果它不做它该做的,将是个失败者。”赖斯也认为,联合国在很大程度上已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成了只高谈阔论不办实事的“清谈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切尼等“五巨头”在这次会议上最终同意总统在联合国的演讲中谈及伊拉克问题,但如何谈、谈什么却没有达成共识。

  两天后的8月16日,NSC的上述要员再次碰头。与上次不同的是,布什在他的牧场里通过“加密电视”参加了会议。会议议程只有一项:商讨鲍威尔赴联合国寻求支持,或缔结某种形式国际联盟的问题。布什征求了与会者的意见,大家都同意诉诸联合国试一试,就连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也点了头。布什最后同意去联合国讲伊拉克问题,但告诫大家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他始终认为,联合国对这一问题不太认真,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布什要员再次各唱各调

  8月27日,正在纽约长岛休假的鲍威尔漫不经心地拿起一份当天的《纽约时报》,头版的一行大字标题马上跃入他的眼帘:切尼说伊拉克核武化证明了对其动武的正当性。切尼26日措辞强硬地宣布:“武器核查是无用的。核查人员重返伊拉克也不能确保萨达姆遵守联合国决议。人们可以想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掌握在一个‘杀人成性的独裁者’手中,其危害有多么严重。行动起来吧,(对伊拉克)不采取行动比采取行动危险得多。”切尼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副总统,所以他的这番话被普遍解读为布什政府的现行政策。同时,切尼还提到,美国准备与盟国磋商,但不会邀请它们加盟美国的对伊行动。

  鲍威尔惊呆了:“这是怎么了?仅仅10天前我们都同意给联合国一次机会。而且,一年来,布什总统一直主张下一步应该让核查人员返回伊拉克。切尼如此讲话,不是与总统的意愿背道而驰吗?”

  更糟糕的是,英国广播公司(BBC)也进来凑热闹。它播放了此前对鲍威尔的采访片段。在采访中,鲍威尔说恢复核查是“有用的”。“总统已清楚地表明,他认为核查人员应该重返伊拉克,”鲍威尔此前说,“伊拉克过去11年来一直在破坏安理会的决议,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应该让核查人员返回伊拉克。”

  一下子,事情全乱了。有的媒体说,鲍威尔与切尼的意见相互矛盾;有的媒体指责鲍威尔不忠实。他粗略数了一下,有7篇评论文章要求他辞职或暂停工作。鲍威尔百思不解:“我是如何落了个不忠的名声?不行,我还得与总统当面谈谈。”

  9月2日是美国的劳动节,布什、鲍威尔和赖斯坐在一起吃午饭。鲍威尔与总统回顾了8月份的信息混乱之后,直接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设法让武器核查人员返回伊拉克难道不再是总统的观点了吗?

  “当然是”,虽然布什一直怀疑核查的作用,但他还是做了肯定的回答。同时,布什还向鲍威尔重申,他肯定会亲自去联合国寻求支持的。

  鲍威尔吃了定心丸。随后,他夜以继日地开始了外交斡旋,直至11月8日安理会一致通过有关伊拉克问题的新决议。当天,布什在白宫玫瑰园公开赞扬鲍威尔“在过去两个月里领导出色、工作卓越、意志坚强”。

  鲍威尔胜了。布什政府中多边主义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又一次战胜了单边主义。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2年11月19至21日,作者:张兴慧)


 
编辑:余瑞冬
相关专题:伊拉克问题追踪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