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17日星期日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港澳台热评十六大 台报关注解放军导弹不打同胞

2002年11月17日 10:17

  中新网11月17日电 举世瞩目的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六届一中全会胜利闭幕,昨天香港、澳门特区的媒体纷纷发表评论,高度评价十六大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盛赞中央领导层顺利实现新老交替,并对中央新领导集体寄予厚望。

  新华社昨天在编发综合报道中说,台湾媒体对中共十六大给予积极评价,并肯定江泽民十六大报告对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新华网今天在报道中突出了“台报注意到报告表示解放军导弹不打同胞手足”的标题。

  香港《文汇报》题为《新领导层全力搞建设谋发展》的社评说,新当选的领导集体,既表现了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决心,也显示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务实作风。同时,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搞建设、谋发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

  社论说,香港社会各界对中央新领导层寄予厚望。香港将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得到更大的发展,“一国两制”的事业将会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大公报》的社评题目是《新世纪·新班子·新希望》。社评说,中共高层领导集体顺利实现新老交替,这反映了中共领导的远见和政治魄力并且充满自信﹐同时也表明中共领导层新老交替逐渐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执政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国家统一、外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仍将保持延续性和稳定性,这将有利于中国这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的稳定和发展。

  香港《商报》的社评说,十六大报告已经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并且明确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现在,众望所归的中共新领导集体又诞生了,这表明,在我们这个人才辈出的国家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后继有人。

  《新报》的社评说,中国的未来,是继续执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江泽民提出的走向小康局面。大方针已经确立,政策会延续下去,不会轻易改变。对香港来说,继续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是信心所在,这是港人所乐见的。《星岛日报》的社评也认为,中共将继续以“富国”为纲,并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力迈向现代化。可以预见,十六大之后,内地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

  澳门各大报刊今天也大篇幅显著报道了十六届一中全会的消息,多家报纸发表社论和评论表示,新一届领导集体定会不负众望。《澳门日报》发表社论说,中共新的领导集体具有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特点;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组成同样令人耳目一新,可谓英才辈出,充分贯彻了提拔年轻一代的准则。

  台湾岛内多家大报今天也纷纷发表评论,认为中共十六大的召开确定了大陆未来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时报》的社论说,中共新一代领导人正式走上舞台,为未来大陆进一步的经济发展与开放提供了人事上的保障。一个更专业化、现代化的中共领导团队已经出现。社论认为,今后大陆会继续在“江八点”对台纲领指导下来处理两岸关系。《联合报》的署名文章说,展望未来五年,中共领导阶层对大政方针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并概括在十六大报告之中,任务相当艰巨。

  国民党《中央日报》在今天的社论中说,这次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可谓平稳顺畅,实现了新老交替、世代传承。在对台政策方面,江泽民重申了“三个未改变”,并在既有的一个中国原则和八项主张上,首次提出了“三个可以谈”,报告还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导弹不针对自己的同胞手足”。社论呼吁台湾当局不要在两岸关系上采取“鸵鸟心态”。(完)


 
编辑:吕振亚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