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09月12日星期四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际新闻

美国《新闻周刊》:美国为什么成为仇恨的对象?

2002年09月12日 00:39

  中新网香港9月12日消息:据此间文汇报报道,在“9·11”恐怖袭击一周年前夕,9月9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刊出了《为什么憎恨美国?》专辑,节录了多位世界知名人士对全球反美情绪为何日益高涨的见解。他们大多难掩心中的怒气,深思后道出世界仇视美国的重重原因,包括忿恨心理和美国奉行单边主义等。

  单边主义招来不满

  前哥斯达黎加总统兼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奥斯卡·阿里亚新:人人都妒忌美国,世界各地人民在电视上看到的美国,是个富裕、舒适的社会,远离其它国家的暴力和不幸。但单是妒忌不能激起反美主义,美国的单边主义亦招来很多的不满。这从布什政府无视国际行动如《京都议定书》中显而易见。

  我认为今天的反美主义比越战时更强烈。举例说,美国为什么要把伊朗归类为“邪恶轴心”,不必要地煽动伊朗呢?现在又为何要攻打伊拉克,危及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脆弱关系呢?

  冷战过后,美国一直在找敌人,现在终于找到一个:恐怖袭击。恐怖袭击非常危险,但并不是唯一威胁。文盲、环境降质、疾病和饥饿问题缠绕全世界。很可惜,这些威胁没有减少,甚至增加了,而美国却没有肩负起领导者的责任去消除这些威胁。人们憎恨美国只拿出庞大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丁点儿来援助外国,也憎恨美国奉行保护主义,阻碍自由贸易。

  不理他人死活

  尼日利亚作家奇鲁亚·阿齐比:美国予人一种不理会他人的想法和死活的感觉。我在美国生活和向年轻美国人授课时亲眼目睹这情况。

  我在尼日利亚长大时,我们认为美国是个站在被压迫的殖民一方的国家,美国这形象一直维持到六十年代。非洲人后来发觉美国站到了压迫者的一方,我认为是冷战促成这转变。在里根时代,美国突然与南非开展“建设性交往”关系,与种族隔离政权合作。美国的声望就在这时扭转,但美国到“9·11”袭击才发现这转变,自己也大感惊讶。

  东京大学教授兼专责国际事务的前财务省副官境原永介:美国的态度初时非常野蛮,更用上“不论是生是死”的字眼。在“9·11”刚发生后使用这种字眼问题不大,但事隔一年后,人们对美国的同情心已逐渐消逝。

  捷克共和国总统兼哲学家瓦克拉夫·哈维尔:威廉·富布赖特在他的著作《强权的傲慢》中称,美国最大力援助的地区的反美情绪原来是最强烈的。这可能是基于依赖别人的一群对伸出援手者产生憎恨感觉——这种古怪的人类憎恨心理现象。从心理方面着眼这不难理解,但我不排除美国有时候对别国伸出援手时毫无技巧,甚至态度傲慢。

  另一方面,超级大公司“好心做坏事”的行为也令人沮丧--例如为了制造就业机会建工厂,却破坏了郊区,这也是激起反美情绪的一个原因。虽然这些超级大公司未必全部来自美国,但人们都认定它们在扮演美国的“恶霸”角色。这些公司规模庞大,没有一个国家能对它们的行为负责。

  要“臣服”而不是友谊

  前西班牙首相费利佩·冈萨雷斯:矛盾的是,“9·11”后世界对美国支持的程度之大,几乎与袭击的残酷力量差不多。但美国政府已一手扔掉国际社会给予它的支持,其傲慢单边主义令全世界不安。美国把“9·11”恐怖袭击定义为战争行为,令它能更轻易得到联合国支持而采取军事行动。但美国已把恐怖主义和跟它毫无共通点的典型战争混淆了。“邪恶轴心”?简直无聊之极。

  美国给人不信任任何人的感觉,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每位美国总统都按惯例一定在国情咨文中提到欧洲--今年却例外。至于布什说“如果你不站在我的一边,你就是与我对抗”……唔,不是这样的。

  我站在你那边有自己的原因,同时我有自由说出我的想法。美国政府想要的是“臣服”,而不是友谊。现在其它国家宁愿保持缄默,也不表达反对美国政策的意见,例如对伊拉克政策。我以前对老布什实话实说,完全不是问题,我们意见不同就是意见不同,没甚么大不了。但“如果你不站在我的一边,你就是与我对抗”这句话,似乎更像出自“基地”之口,一个西方民主国家说出这话太不象话。


 
编辑:李淑国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