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09月11日星期三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华人世界

“九一一”事件周年祭:纽约华埠自救求生

2002年09月11日 10:47

  中新社纽约九月十日电题:纽约华埠自救求生

                                    中新社记者赵海燕

  周末清晨的纽约华埠,很多商店还没有开门,一些住在华埠以外的市民拉着小车乘地铁来买东西了。虽然受“九一一”影响,来华埠的旅游者少了,但华埠物美价廉的特色依旧吸引着精打细算的纽约人。

  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吃饭,与世贸相隔不远的华埠以往都是纽约人最喜欢的地方。一年前的“九一一”使华埠像被冰冻了一样死寂沉沉,没人来旅游,没人来买东西,也没人来吃饭。原以为只是临时关门的商家,运气好的两周之后恢复了营业,但仅仅是开门而已,几乎没有生意;运气差的只好从此关门了事。大约四分之三的华埠工人暂时失业,每户商家的损失至少在几万美金以上,而政府部门的忽视和迟迟难以兑现的救援又给华埠的危机雪上加霜。

  据统计,华埠居住着包括华裔在内的近六万名亚裔,“九一一”产生的心理压力、大楼倒塌导致的粉尘污染、失业带来的生活窘迫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但华埠一直没有得到官方有效的救助,华埠的三千八百多个商家中大约只有二百五十多家享受到了“小商业企业救济款项”。与此同时世贸地区重建的所有方案对华埠都只字未提。华人社区产生强烈反弹。亚美联盟、亚美商业发展中心、亚洲人平等会等组织纷纷着手调查华埠受灾的具体情况,主动向政府提供详细报告,几遭灭顶之灾的华埠车衣业工人还与华人职工会的成员一起到华盛顿举行游行,抗议政府漠视受“九一一”事件伤害的工人及低收入家庭。  

  一年后的华埠虽不如灾难之前景气,但华埠人士坚持不懈地争取和自救已使华埠显露出一线生机。华人社团与亚裔组织是华埠自救的主要力量。纽约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中华公所、福建公所等多个侨团不仅捐款帮助华人罹难者家庭,而且策划活动鼓舞华埠士气,同时积极联络政府部门反映华埠真实状况与心声。

  将近一年的呼吁终于在上个月有了初步的成果,纽约市通过了“在华埠设立帝国商业发展区”的提案。纽约市目前建有十个帝国区,这种经济发展区的目的是为了照顾平均收入低、失业率高的地区发展经济,由州政府提供多方面的税务优惠,以取得的长期效益。华埠目前正急需这样的帮助。但此提案由于涉及纽约州的税收问题,目前还要等待州长的最后签署才能生效。曼哈顿下城发展公司的董事长海德也向华埠的人士保证决不忘记华埠。

  亚美商业发展中心计划“九一一”当天在电台开播特别节目“重振华埠商业”,邀请纽约州经济发展局负责下城重建的专家和金融顾问回答听众提问,以期帮助华埠商家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商业复兴与辅助金,重振华埠商业,重现往日的繁华。

  不仅要恢复华埠昔日的风采,华埠人士更希望借下城重建的机会使华埠有更好的发展。道路交通和住宅一直是华埠发展的瓶颈,东百老汇路、坚尼路等几条主要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路边停满了汽车,非常拥挤。华埠人士已向有关机构建议修缮唐人街主要道路,新建过街人行天桥,给来华埠消费的人一个便利的交通。此外,华埠的住房不仅拥挤而且损坏严重,华埠人士希望能更多的建设公寓楼,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他们还希望能在华埠树立起一个中国式的牌楼。使华埠的特色更加鲜明,纽约华埠是美东地区最大的唐人街,也是唯一没有中国牌楼的唐人街。

  明天就是“九一一”一周年的日子,来华埠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少,商家虽有些失望,但继续坚持着。在华埠开礼品店的刘先生依旧很早就开门等待客人,他将一个灭火栓一起拖进店里,这是他刚刚为礼品店添置的防火设备,就在上周,他对面的一家商店发生了火灾。他要尽可能地保护礼品店的安全,让这间小店度过每一次危险。他相信,他的小店会一天天好起来,华埠也会好起来。(完)


 
编辑:吕振亚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