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08月30日星期五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经济学家撰文剖析中国汽车产业为何竞争力不足

2002年08月30日 08:14

  中新网北京8月30日消息:在中国现有的诸多产业中,汽车产业是一个发展不够快、竞争力不够强的产业。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著名经济学家刘世锦近日撰文分析中国汽车产业为什么竞争力不足。

  刘世锦指出,汽车产业是中国加入WTO后通常被认为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作出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的汽车关税水平较高,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散、小、乱,技术水平低等,由此而引出的结论往往是悲观的。然而,如果能够抓住后WTO时期的有利时机,加快政策调整、体制改革和企业重组,培育和发展中国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则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完全不同。

  文章指出,汽车产业与家电产业同属组装加工制造类产业,在技术和市场结构性质上相近,如对规模经济有较高要求,经过市场竞争后形成较高的产业集中度等。然而,中国汽车产业并没有表现出家电产业那种积极的发展态势和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经历一个市场开放和充分竞争的过程。从政策的角度说,尤其值得检讨和反思的是:严格的市场进入管制政策和抑制性消费政策。

  由于严格的进入限制,加上产品品种和价格管制,形式上看中国有100多家整车厂,但竞争是很不充分和受到扭曲的。抑制性的消费政策使已有的市场需求得不到释放,同时也使事实上并不充裕的生产能力处于过剩状态。

  作者指出,有理由设想,如果市场进入政策和消费政策较为合理的话,中国的汽车工业可能出现大不相同的局面,优势企业的发现、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和市场潜力的发掘等问题都可能得到较好解决。

  由于对此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这些观点或看法又涉及到中国产业发展的基本问题,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加以讨论和澄清——

  采取严格进入限制的一个主要考虑是防止“重复建设”。市场经济的一个常识是,竞争要有一个以上的进入者。一个以上就是重复,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重复建设就没有市场竞争。重复不是没有代价,市场竞争的失败者会被淘汰出局。但是,这个过程无法替代和“省略”,好的情况下只可能被缩短,否则不可能解决前述的优势企业发现、企业竞争力培育、市场潜力发掘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与其它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能是代价最低的。

  文章举例说,历史上,美国曾经有过两千多家汽车企业,现有的三大巨头企业,是经过上百年的竞争、淘汰、兼并、联合而形成的。

  有观点希望按照发达国家现有的市场结构和企业数量来确定中国的“定点企业”,认为只要把这几家企业搞好就可以了,由此便可免去重复和竞争之苦。刘世锦说,这的确是一件好事,问题是我们何以知道这几家企业是最好的?没有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的磨炼,这些企业怎幺能有足够强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我们还不可能只要市场竞争结果而不要市场竞争的过程和机制。

  作者承认,在中国既有的体制状态下,重复建设确实面临着一系列特殊的严重问题,这也是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实行严格进入限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是行政性的重复建设,不大关心投资后果。二是由于信息和知识的缺乏,容易被短期的市场信号误导而盲目投资。三是高保护和抑制性消费政策导致过高的汽车价格,给了潜在进入者过强的投资刺激。文章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方法,应当是改革投融资体制,使政府不再从事竞争性领域中加工项目的直接投资,建立起能对投资后果切实负责的新机制;加强信息的搜集、研究、服务和相关知识的传授,以减少投资中的盲目性;通过政策调整真正由市场决定汽车价格,纠正扭曲的价格信号。

  文章说,担心出现新一轮行政性重复建设不无道理。但若在限制不负责任的投资主体的同时也限制了负责任的投资主体,并不是好的办法。正确的做法应是放开市场,管住政府——

  一方面要尽快改革原有的行政性项目审批和目录管理办法,放宽进入限制。另一方面,应明确规定:第一,不允许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向汽车生产项目;第二,政府不再强令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汽车生产项目投资;第三,新的汽车生产项目通常采用多元投资的公司体制,在国有资本参股的项目中,尽可能要有非国有资本或外资的介入。

  文章最后提醒说,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关头,总结、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尤为重要。无论如何,我们目前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通过国内市场竞争培育起一批优秀企业,从而增强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最佳时期已经过去


 
编辑:余瑞冬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