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首页>>网络热点网络热点>>新闻报道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性教育

2001年11月15日 09:54

  

声明:本版文章之版权属于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如转载请与原刊载媒体联系,谢谢合作。

  近日,一套《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丛书》出现在新华书店的展架上,这套书由中国性学会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中心专家组集体编写的丛书,改变了过去对青春期的性教育遮遮掩掩的做法,而是将性生理、性心理、性疾病及少男少女关于性的各种问题堂皇的摆上了桌面。

  性教育尤其是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在我国是一个敏感话题,家长老师也都知道这是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疑惑的问题,却往往耻于谈,主要原因还是觉得难以把握分寸。讲什么?怎么讲?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青春期性教育?时讯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给孩子一些拉手的机会

  一个小男孩子,在自习课上向一个女孩借一块橡皮,借完之后就将女孩的手握住了。后来老师找小男孩谈话,小男孩说:“我为这件事已经设计很久了,因为我老觉得她的手为什么就和我的不一样,我能不能摸一下。”这是著名社会学家、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信息中心的创始人、丛书的主编陈一筠教授在她众多的报告会和“少男少女”课堂上经常提到的一个典型例子。从孩子正常的心理生理发育过程来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学校能配合,相应地搞一些如跳舞旅游之类的活动,拉拉手这类不算什么事的问题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了。但如果不敢面对这个问题,那么孩子的好奇和异性的吸引,有时他会做出一些越轨的举动来。

  我国的大多数人对性讳莫如深,甚至把“性”当成肮脏龌龊的东西来看。但我们的道德意识,特别是在婚姻、恋爱、性这些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这种优势对抗拒所谓的性自由、图一时痛快而毁人一生,导致性病泛滥甚至人的堕落,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不过这种教育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好奇和模仿,以致产生歪曲的理解,从这一方面来说又是不利的。陈一筠认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一定要以正面教育为主。

  了解孩子已经知道了什么

  陈教授认为,要确定讲什么,就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首先要把关于“性”的基本科学事实告诉他们。现在,大众媒体,尤其是因特网和某些非正规的出版物,他们全方位地、毫无遮掩地讲性,绝无“儿童不宜”、“青少年不宜”的顾忌。所以,必须把关于“性”的基本科学事实告诉已经达到青春期即性生理成熟年龄的少男少女,包括生殖器官的发育与功能,性生理成熟的意义、性心理现象的本质,友情,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以及关于怀孕、性病感染和艾滋病的感染等等。科学的事实应当是相同的。只是在讲解的深度和详尽的程度上,对不同的人例如小学生和中学生、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进行区别对待有所不同就行了。一般说来,在小学生和初中生里就没必要讲解避孕的方法(但有人提出老师仍应做简要回答),而对高中生就应当主动的讲解避孕的知识、各种避孕方法的使用要求及紧急避孕等。这并不是说每个高中生都已经需要避孕了,而是让他们先有知识上的准备,以免在万一的情况下因束手无策而出问题。

  科学的事实虽然不一定就能避免中学生尝试错误,但科学的事实一定能帮助他们去躲避危险。另外,要使青少年克制性的冲动,在危险面前止步,除要有科学的理解,懂得“为什么”要止步外,还需要对自己和他人的高度责任感和自爱、爱人之心,有坚强的自制力。责任感、自尊心、意志力决不是丰富的性知识所能解决的,它来自从儿童期就开始的教育、训练和实践。

  教孩子自我保护很重要

  丛书的编审扈文华认为宁肯稍微保守点也不能出问题是青春期性教育分寸把握的底线。因为科学讲求的是真,但一旦完全真实了,尤其是在性这个问题上,就很难划清与淫秽的关系,因为孩子不像成人那样理智,他们对这方面很好奇,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如果你把体验描绘得太多,尽管是真的是科学的,但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这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有一定性的需求,但人不是动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受到了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认识这些问题,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退后一步说,个别迫不得已、不能把持的情况下考虑如何采取必要措施来避免怀孕、防病等等,以免造成更大的恶果,这也是很有意义的。西方倡导的、表面上的性自由对孩子其实是一种恶刺激,当他无拘无束的时候带来的其实是不自由,没有结婚却怀孕了那将是非常痛苦和麻烦的事。

  性的问题和婚姻相联系,它不仅仅是一种生理需求,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当你还没有能力承担这种责任和义务的时候,你就应该只做你该做能做的事而不应该有越轨行为。否则,你只能给自己和对方带来一种痛苦。所以在始终强调正确引导性心理的同时,还要强调性道德,强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加强性法制观念的宣传。

  扈编审建议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扈编审最后说,现在做的是先把这个东西堂堂正正的摆上台,让孩子很坦然的面对这些问题;在形式上也有改进的地方,不是我教你听,我传你接受,而应该让孩子采取一种自学、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这套书现在只是在小范围内试验,如果最终能被学生被社会被家长甚至是教育行政部门、宣传出版主管部门认可,就可以作为一种选修教材或读本进入课堂。(张同泽)

  摘自:青年时讯




网络热点网络热点>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