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在哪里?靠着飞机的舷窗,记者一直在想如何描述这个草原侨乡——放大镜下,它只是中国版图上内蒙古境内一个30余万人口的小县城,像天性害羞的蒙古牧民,做了天大的好事也一声不吭;在镜头里,它是金黄的葵花与蓝天、草原连绵相映的“向日葵之乡”,像永远朝着太阳升起之地奔走的侨界游子;在历史上,它接纳了1698年反抗沙俄暴政、万里东归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人民,成为中国最早的归侨新家园;它也是归侨将军冯玉祥1926年立志救国、誓师北伐之地。
五原与中国腹地之间,是侨界游子深情凝视祖国的目光:300年魂牵梦绕,300年乡情炽热。
中国最早的归侨:土尔扈特的子孙永不做奴隶
“豪迈、宽容、忠诚是深植于内蒙古这片辽阔土地中的性格特点。”内蒙古侨联主席李汉迎接受记者专访时,深情地说:“从历史上看,1698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17万人跋涉万里回归祖国,堪称我国最早的大规模归侨行动。内蒙古为他们敞开了怀抱,成为土尔扈特部世代定居祖国的家园。”李汉迎所说的“中国最早的归侨家园”就包括了今天的内蒙古五原县、额济纳旗等地,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谱写了中国侨史上的一曲东归英雄传。
在中、俄、蒙三国历史中均明确记载:从17世纪开始,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逐水草而居,在伏尔加河平原生活了约180年。由于俄国对该地区的征服和控制逐渐加强,连年强迫土尔扈特部征兵作战,部族人数急剧减少,并承担繁重的赋税。
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土尔扈特部阿玉奇汗派阿拉布珠尔率部5000余人,以熬茶礼佛之名,前往西藏参拜,从此定居祖国。第二年,派人进京谒见康熙皇帝。1771年,渥巴锡汗带领全体族人宣誓:“土尔扈特的子孙永不做奴隶,我们要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然后率部回归祖国,出发时17万人,一路上追兵、饥饿、瘟疫,当年5月抵达故土时仅余七八万人。乾隆皇帝对归来的土尔扈特各首领均予封爵,并在普陀宗承之庙内建立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石碑。
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的壮举震惊世界,显示了蒙古族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传统。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赞叹:“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东迁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
1949年9月,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扎萨克郡王、旗防守司令部中将司令塔旺嘉布代表全旗各族人民,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北京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以通电为标志,额济纳旧土尔扈特和平解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及全旗各族人民真正获得了新生。
草原侨村:新家园抚平历史伤痛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广东、福建籍归侨、侨眷被下放至内蒙古五原。
历史涤荡尘埃,当年的冤假错案逐渐全部获得纠正、平反,但是很多人已经把生命融入这片土地,五原成了他们的新家园。李汉迎告诉记者,国家为了解决这部分曾蒙冤受难、不再回原籍居住的归侨、侨眷的生活问题,在五原县建立了华侨村。
“他们的遭遇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如今,他们已经与内蒙古大地血肉相连,成了真真正正的内蒙古人。侨联有责任让他们安度晚年,让他们的后代获得更好的未来。”五原县侨联主席苏茂荣认真地告诉记者,为了解决五原地区贫困归侨的生活困难问题,内蒙古侨联、五原县侨联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2008年,内蒙古侨联根据五原县34位归侨侨眷的信访要求,通过政协提案等途径,推动解决了原国营农场落实政策归侨侨眷职工社保问题,2009年会同侨办提出意见上报自治区政府。目前,五原开设了侨务扶贫“绿色通道”,符合低保条件的归侨侨眷已经全部纳入城乡低保,对60岁以上老归侨实行享受当地低保两倍的优惠政策。针对五原县华侨村村民行路难问题,五原侨联筹措资金14万元,为华侨村铺设了长400米宽2米的柏油路。随着地区经济稳步发展,五原侨联创建“台侨之家”丰富侨胞精神文化生活。逢节日组织开展“进社区、入侨户、送温暖”活动,使广大归侨侨眷共享发展成果,共建和谐新侨村。为解决归侨侨眷再就业难问题,五原侨联积极协调劳动人事、就业部门制定出台了《五原县归侨、侨眷职工下岗再就业实施方案》,创建五原县归侨侨眷再就业培训基地,共举办了归侨侨眷再就业(创业)培训10余次。500多名下岗归侨侨眷接受培训,为15人解决了再就业问题。小额贷款扶持10名归侨侨眷创业发展。
中国侨联副主席林淑娘、王荣宝,福建省侨联副主席林泽春等多次到五原县华侨村看望贫困归侨侨眷,无不被这些归侨侨眷自强自立、开创新生活的精神深深感动,并赞赏内蒙古侨联和人民以实际行动抚平了历史伤痛。
草原新“吉祥三宝”:葵花、番茄和侨联
“改革开放后,全国上下都意识到海外关系是个宝。特别是最近十几年,侨联工作在助推自治区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苏茂荣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说,葵花、番茄加上侨联,是五原的‘吉祥三宝’。”
几年来,五原侨联开展了向海外亲友“发一封信,送一张碟,寄一片情”活动, 为五原招商引资、兴教助学助一臂之力。侨眷李群峰为五原县引进地膜厂和西葫芦仁生产线等项目,共引进资金近千万元。侨眷张岳飞动员海外亲人宗才法师多次回五原探亲, 从2003年以来,为家乡捐资120多万元建起了宗风小学教学大楼,捐款30万多元救助了112名贫困失学生重返校园。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侨联牵线,2001年至今,中国侨联华侨教育文化基金会、台湾爱基会等10余个华侨华人创办的基金会为五原捐款近300万元人民币,改扩建侨心小学9所,侨爱卫生院2所。
五原侨联为归侨创办的中小企业争取小额贷款,邀请国际劳工组织专业讲师举办SYB归侨侨眷创业培训。组织经营者参加在京华商项目交流,由国家七部委主办的第八届科博会等活动。成功接待了由中国侨联主办的“2005海外侨界高新技术人才为国服务志愿团”五原考察,协议资金10亿元。美国K&K公司主动找到五原,出资为五原县制作宣传片,在北美网络电视台播出,在海外引起极大反响。仅首届中国·河套番茄节,五原侨联就促成签订合作意项5个,协议资金8亿元。
2008年,五原侨联创建的“归侨冯玉祥将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国侨联命名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侨乡手记:海归将军冯玉祥五原誓师
五原与中国多位历史名将有着深厚渊源,从三国虎将吕布的出生地到近代抗日名将冯玉祥的誓师台,堪称名将之乡。在五原县档案馆,记者看到了1926年冯玉祥将军誓师、北伐救国的珍贵历史资料。
1926年,国内革命风起云涌,正在苏联考察的冯玉祥将军偕同苏联顾问乌斯马诺夫和中共党员刘伯坚等人,昼夜兼程,返回祖国。在途中,又遇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于右任,他们一道抵达五原。
9月17日上午10时许,冯玉祥国民军举行了中外闻名的誓师大会。会场设在县政府西侧的广场上,誓师台底7米见方,台顶4米见方,高2米,坐北面南。一万多爱国官兵参加了誓师典礼。
冯玉祥将军号召全体官兵响应北伐,并宣布奉行三民主义,实行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随后,“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口号声响彻整个会场。
大会发出的《五原誓师通电宣言》,晓喻中外,传檄天下。五原誓师后,冯玉祥采纳中共领导人李大钊建议,挥师西进,解西安之围。后又挥师北上,进北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了伟大的北伐革命。(陈丽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