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同春”首站演出侧记:一脉亲情温暖多伦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五洲同春”首站演出侧记:一脉亲情温暖多伦多
2010年01月07日 14:3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图为舞蹈《相和歌》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温暖多伦多

  1月3日晚上7时,加拿大多伦多。再过半个小时,“五洲同春”演出团的首站演出就要开始了,团长陈迈、副团长张希和……所有演职人员心里都捏了一把汗。虽然大家都微笑着招呼观众,但看得出来,他们心里都紧悬着一根线。

  随着《春节序曲》的播放,20个身穿红色水裤的姑娘提着灯笼鱼贯而入,载歌载舞。临近结束,身着节日服装,手拿鞭炮、双鱼的本地儿童拥上舞台,又蹦又跳,把中国人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头一个节目成功了,大家紧绷的心轻松了些。岳璐的表演落落大方,在舞台上如芦花飞舞般有动有静。肉孜·阿木提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和《达坂城的姑娘》把新彊人的热情奔放、能歌善舞表现得极为酣畅。

  节目一个一个演出,全体团员的心情逐渐放松,演员们的表演也不断掀起阵阵高潮。萨仁呼一首《赞歌》音域宽广,诉说着蒙古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胡琴演奏家姜克美把《夜深沉》演奏得极富中国气派,荡气回肠。现代柔功把男女身体的刚毅和柔美结合在一起,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艺术形象……

  “你们的节目真得很好,质量很高,这次没有白来。谢谢你们的演出!”一位刚刚看完节目的侨胞拉着演职人员的手,不停地夸赞。

  这句夸奖,朴实无华,却是对全体演职人员的最高褒奖。观众看到了美丽,演职人员感到了欣慰。演出前的焦头烂额到了此时此刻已恍若隔世。

  1652与1552

  1652与1552是房间号。

  1652是“五洲同春”艺术团副团长张希和的房间。当地时间1月2日2时,刚刚经过16个小时的飞行,所有“五洲同春”演出团组委会成员就聚集到了副团长张希和所住的1652房间,包括导演组、音响、舞美、当地侨团组成的后勤工作人员。此时,张希和面色凝重,耳边传来的尽是些不利的消息。

  “剧场以前是个音乐厅,舞台太大,我们以前做的幕墙好多都用不上。”舞美抱怨。

  “节目主持人是用英语,但是我们好多观众是华人,没有汉语怎么能行?”当地侨团成员如是建议。

  “剧场目前不安排彩排。”负责剧场事务的工作人员报告。

  张希和火了:“不是说好了彩排的吗,日程都是这么安排的,怎么能说改就改呢?”

  “老外们说是周末,要是加班还得多付些工费。”工作人员道出了实情。

  “没问题,多拿些钱不是问题,我们必须搞好演出,不彩排不行。”张希和斩钉截铁地做出决定。至于其他,导演组和舞美组、音响组早上8时就去剧场,商量怎么装台。主持人的主持语言问题,也改了中英双语。

  1552是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此次演出团团长陈迈的房间。1月3日,他刚刚飞抵多伦多,就召开紧急会议,把非业务方面人员做了分工:有的负责联系领事馆,保证演出的安全;有的搞统筹,保证纪念品的顺利发放。开场前的酒会,因有加拿大主流社会和政治人物参加,仪式形式、嘉宾致辞等细节问题也都一一做了安排。

  汤姆森音乐厅

  “思梦、郑悦,带出你们的表情,把动作打开。”北京舞蹈学院的王芳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指导着自己的学生。他们的节目《春》是开场戏,效果好坏直接关乎演出的成败。

  音乐厅舞台很大,又没有平常剧场的一层幕和二层幕遮蔽,原来彩排时考虑到的位置都得重新定位。王芳老师是编导,她没有拘泥于以前的编排,而是根据现场的情形不停地对原先的动作重新编排,舞蹈队的十几位姑娘也不厌其烦地修正着她们动作。

  岳璐是开场舞蹈后第二位上场的独唱演员,一首《芦花》唱得余音绕梁,嗓音的纯美引得一片叫好声。但美中不足的是,舞台表演的功力略显不足。导演提出了意见,她也做出了修改,但舞台效果还显不够。台下的张希和坐不住了,在岳璐演唱的时候就带着她不停地走台,结束之后还反复指导,讲解舞台技巧。

  “乐府画韵”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档节目,舞台中间一位书法家奋笔疾书,两位画家也泼墨挥毫,笔走丹青。舞台右边古琴声不断,左边的音乐家横笛作声。一位舞者将太极寓于舞蹈之中,在舞台右边舞蹈翩翩。五个单元意蕴深远,但各成一体,缺乏统一。在团长、导演的建议下,吹笛的艺术家改变静态的表演,而是游走于舞台中间,让观众把视线不断地从书转到画,再转到古琴,然后太极,最后定格在横笛。这样一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五项内容浑然一体,融会贯通。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殊不知,一台节目要成功,不仅要靠各个演员的精湛技艺,也离不开工作人员台前幕后的兢兢业业。听到多伦多侨胞的由衷称赞,神经一直高度紧绷的“五洲同春”演出团全体人员终于可以放松身心,绽放心满意足的笑容。(杨子岩 文/图)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