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陈志远,还是会经常回温州,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商机可以投资。陈志远是个不断奔跑在生意场上的人。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他身上有典型的温州商人性格,做事很果断,从来不多想,觉得有商机就马上行动。在阿联酋,他就是这样做的。他成功创办了迪拜中国商品城、中国轻工城和中国志远鞋城之后,近两年又把目光投向了新加坡、智利,还有温州老家。
创建商城 让温州制造进入中东市场
陈志远很早以前就曾经获得“第一桶金”,但由于一次他不愿提起的坎坷经历,而变得负债。1998年下半年,为了改变命运,他只身来到阿联酋,重新白手起家。跟很多吃苦耐劳的温州人一样,初到迪拜的陈志远只能到咖啡馆、餐馆打工。然后用打工积攒下来的钱开始做起了地摊生意。当时的迪拜没有商品城,陈志远地摊上的温州小商品物美价廉,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就这样,他很快就在中东挖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
2000年,陈志远投资了位于迪拜木沙拉大街的一座商城。当时,这条街上一片荒芜,商城里面只有一两家濒临倒闭的商户。但是眼光独到的陈志远看到了商机。他看到在阿联酋做生意的中国人都是分散经营,成不了气候。如果把他们都聚集起来,就能够把生意做大。于是,他毅然租下这座商城并签了10年的租期,改名为中国商品城。果然,这座商品城很快就吸引了上百家中国商户入驻,成为迪拜的第一个中国商品城。
然而令陈志远没有料到的是,到了2001年,中国商品城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商品城里的商户却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恶性竞争现象,大家都开始了“血腥杀价”和相互模仿商业模式。无序竞争的结果使很多商家都承受不了,纷纷决定撤走。中国商品城面临了一次重大危机。此时的陈志远做了一个惊人的举措,告诉各个经营户从当日起商品城不收租金,所有店铺免费使用。做出了这个承诺之后,他默默地回到温州老家,变卖所有家产,带着数百万元回到迪拜付房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陈志远经常找经营户们聚在一起谈心,希望他们不要盲目杀价。半年之后,中国商品城重新做大。2002年,陈志远又先后租下同一条大街的另外两座商城,分别命名为“志远鞋城”、“中国轻工城”。2003年几个商城的市场成交额就达到了2亿美元。
陈志远介绍说,中国商品城里的经营户大部分都是温州人,如今迪拜木沙拉大街已经从一条荒芜的大街变成迪拜的一个商贸中心,这可以说是温州人在那里打拼的成果。
创建商会 让迪拜温州人找到“家”
阿联酋温州商会是陈志远于2004年发起成立的。中国商品城最初那段时期的无序竞争和“血腥杀价”,使他感觉到必须成立一个可以让商户们进行良好沟通的组织。2004年,聚居在由陈志远创办的三个商城一带街区的温州人已经多达600多人,其中很多都是陈志远介绍去经商的。他觉得成立温州商会的时机已经成熟。
迪拜温州商会筹备时,大家一致推选陈志远为会长。商会的作用绝非仅仅只是聚集大家开会,避免商家恶性竞争。陈志远把商会看成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把迪拜温州人都凝聚在一起的力量。而且商会也成了政府和温州商人们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现在迪拜木沙拉大街的温州人聚居区,随处可以看到温州餐馆,甚至温州话在这些街区里都可以畅通无阻。
迪拜温州商会成立几年来作用很明显。有了商会,温州商人在迪拜的生意越来越好做了,而且逢年过节,在外温州人的庆祝活动都由商会组织安排。迪拜温州商会还设立了专门的慈善基金,国内每有重大灾情,迪拜温州商会也会发起捐款。
心系家乡 谋求更好发展
陈志远还是希望把事业的重心放在国内的。他说,温州很多行业都做得很出色,问题在于这些商品如何输出。如果输出渠道不畅,就会让温州生产企业的国际化受到一定的影响。一直忙于在全球各地开发商城的陈志远说,如果时机适合的话,很乐意在温州老家也发展大型商城主推本地商品。接下去他就想抓紧在温州建立一个温州皮鞋批发市场。因为温州制造的皮鞋在国外很受欢迎,如果能把国外的批发商直接吸引到温州而不是去中东批发的话,温州将会形成一个面向全球的大市场。
长期在外经商的陈志远也时刻不忘回报家乡。在温州市统战部等有关部门的联系下,今年陈志远联系了泰顺一个贫困村的帮扶事宜。陈志远说,帮助村民们脱贫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村民们找到脱贫的路子。这个村盛产茶叶,生态环境好,陈志远就捐资帮助该村的茶叶开发和农家乐旅游。他目前正在招聘合适的大学毕业生,让他们去该村负责具体工作。
他还出资200万元设立了志远助学基金,帮助温州地区贫困学生就学。
陈志远认为,社会要和谐,首先差距不能太大。他正在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减小这些差距,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帮助更多的人富起来。(翁卿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