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文博事业发展前景广阔 面临三大困难制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华侨文博事业发展前景广阔 面临三大困难制约
2009年11月13日 11: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十月三十日,美国侨胞招思虹女士率团在北京华侨大厦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捐赠馆藏品数百件,中国侨联副主席李祖沛(中)接受捐赠物品并与全体捐赠者合影。目前,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已接受捐赠藏品两万余件。 中新社发 史利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三日电 题:华侨文博事业发展前景广阔 面临三大困难

  作者 南若然

  “目前华侨博物馆建设呈现蓬勃态势,这同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是息息相关的”,十三日,全国第一家省级专业华侨博物馆——广东华侨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之际,中新社记者专访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筹建办公室副主任黄纪凯。他表示,华侨文博事业刚刚起步,尚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但展望未来,华侨华人历史遗产十分丰富,华侨文博事业可谓前景广阔。

  海内外约有三十家华侨华人博物馆

  黄纪凯介绍,目前,中国国内和海外有关华侨华人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约有三十家。

  国内已经建成或在建的约有十家,包括福建的厦门华侨博物院、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长乐华侨博物馆,广东的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梅州华侨博物馆、刚开馆的广东华侨博物馆,江苏的南通华侨博物馆,黑龙江的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以及北京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等,多数已正式开放,部分尚在筹建之中。

  海外约有二十家,分布在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美国和加拿大等地。

  华侨博物馆凸显地域、专题特色

  黄纪凯表示,中国向海外移民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数百年前,华侨华人遍及世界各地,并在同当地的冲突与融合中发展,产生的历史遗产非常丰富。因此,某一个博物馆不可能收集保护所有的华侨遗产,而是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其特色。

  “华侨博物馆的特色在于地域性和专题性特别强”,黄纪凯说,“比如澳洲有一个金矿,旁边的华侨博物馆就是讲华侨华人开发金矿的历史;加拿大有一个口述馆,将华人家庭几代人的故事用口述的形式保留下来;泉州的华侨历史博物馆,则收入泉州籍海外乡亲所产生的一些历史遗产。”

  多因素促华侨博物馆蓬勃兴建

  “尽管国内有这么多华侨博物馆,但是除了嘉庚先生办的厦门华侨博物院之外,绝大多数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甚至更多集中于二000年前后建成。”

  黄纪凯认为,这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海内外联系的日益密切。同时,华侨华人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住在国对华侨华人日益重视,这些都促成了华侨博物馆的蓬勃发展。

  三大困难制约华侨文博事业发展

  目前,华侨文博事业发展还存在认识不足、资金平衡困难、缺乏专业人才等三大困难。黄纪凯表示,人们对于“华侨历史文化遗产”这一概念认识比较模糊。“有人愿意捐东西时经常问我们,‘这个东西算是吗?那个东西你们要吗?’”,而更关键的是,目前尚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简明的概念,来描述什么叫做华侨历史文物。

  资金平衡方面,黄纪凯说,博物馆是公益机构,不是营利机构,都面临着如何平衡资金收支的困难,华侨博物馆也不例外;此外,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队伍尚未形成,从事华侨博物馆工作,既要懂博物馆又要了解华侨华人群体,如达到胜任工作的要求,任何人都需要有一个再学习、再培训、再提高的过程。

  展望华侨文博事业发展未来,黄纪凯表示,华侨文博事业刚刚起步,相关遗产具有时间跨度长、地域分布广、涉及题材多、文化背景多元等特点,藏量极为丰富。这些遗产源自中国、衍生海外,既有中华文化的主体特征,又有外来文化的积极元素,是中华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既容易引起华侨华人的感情共鸣,促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也一定会得到国人和政府的积极支持。因此,华侨文博事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完)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