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11月10日电 题:南宁华侨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华丽转身”
作者 黄艳梅 赵栋
正值秋季收瓜季节,记者走进位于南宁市北郊的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武帽农场,只见大棚西甜瓜生产基地里一箱箱金黄色的西甜瓜被搬上车,准备运往越南。瓜主喜笑颜开告诉记者:“今年的瓜又是好收成。一个占三分地的大棚,一年平均收入可达到6000元人民币以上。”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的前身是广西武鸣华侨农场,先后安置了印尼、越南、缅甸等9个东盟国家的归侨侨眷1万多人,是中国最大华侨农场。近年来,开发区不断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支持和鼓励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开发区十个农业单位六个农场,因地制宜基本实现了“一场一品”的良好局面。
走进团结农场,翠绿的葡萄成行成片,长势喜人,而在种植葡萄的地里边还间种上了花生、茄子、辣椒等其他短期的经济作物,丰收在望。正在地里喷洒药物的侨眷老邓说,自从今年初种上双季葡萄后,先是间距种植花生喜获丰收,而后今年9月又种上了红辣椒,如今只过了三个月,又有收成了。现在七八分地,只采摘一部分,已经收入3000多块钱了,估计采摘完这片地,仅辣椒一项收入就不低于6000块钱。
据了解,团结农场是开发区较为偏远的一个农场。几年前,职工基本种植柑橙果树,但因市场价格低迷等原因,部分土地出现了丢荒现象。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融健介绍,引进高效双季葡萄农业项目以来,双季葡萄现在成为团结农场发展的好路子,一年两季的葡萄收成加上间种的两季其他经济作物,一亩地保守估算也有13000元左右的收入。
同时,开发区以大棚种植为试点,鼓励职工发展特色农业。开发区对从事大棚经营职工给予1500元/棚补助,同时实行“一帮一”扶助指导。今年以来还先后引导职工成立宁武大棚协会和武帽大棚协会,通过协会实行“五统一”管理。目前,开发区已建成农业大棚2000多个,先后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无公害西甜瓜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等称号,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近年来,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还先后引进现代化蛋鸡养殖项目、生猪养殖项目、桑蚕养殖基地项目、罗非鱼养殖基地项目等一批农业养殖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场职工增收。在里建农场,今年初刚建立的肉兔生产基地目前正在着手扩大规模。该养殖基地负责人说,发展肉兔养殖,占地空间不大,成本较低,开辟了职工增收新途径。扩建后的基地预计一年产量将达10000多只。
据悉,2007年以来,开发区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农业生产用水工程、农业排涝工程、修建村屯道路等项目。今年修建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达26个。今年前三季度,开发区农业总产值创下1.31亿元,同比增长16.44%。
据不完全统计,开发区农业职工年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4695元增加到2008年7526元,年均增收超过550元。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