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中国桥》唱响对家乡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清越柔和的古筝声与华丽恢宏的管弦乐相交织,优美动人的旋律水一般流淌出来,让人从耳朵到心灵都近距离感受到了音乐的洗涤。10月23日,当记者走进中山籍著名音乐人李海鹰北京的录音棚时,歌手王庆爽正在录音,一首《华侨,中国桥》被她演绎得分外深情细腻。
作为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的主题曲,《华侨,中国桥》的旋律优美动人,洗尽了同类题材常有的淡淡哀愁,李海鹰表示,他希望通过这首歌与广大华人华侨来沟通,唱响对家乡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谱写新时代华侨的开放精神
如果说《弯弯的月亮》带给人一种淡淡的愁绪,《七子之歌》则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家国之愁,那么《华侨,中国桥》是否也会延续李海鹰一贯的风格,将海外游子的乡愁叙说得淋漓尽致?“今天的华侨不再重演心酸史,而是日渐感觉到祖国的强大,乡愁在这首歌中已淡化,侧重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李海鹰说。
“辽阔的黄土地满载了海外儿女的不朽功勋,光荣的共和国荡漾着热血赤子深情的心跳。”文学大奖启动之初,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写了一首诗《华侨,中国桥》。当看到这首诗后,李海鹰感觉“桥”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恰好符合他以音乐来沟通的创作理念。他介绍说,昔日作曲家马思聪的《思乡曲》将华侨们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今天,他希望《华侨,中国桥》能够展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新时代的华侨融入世界的开放精神。
李海鹰强调说,歌曲不能表达太多面的情感,一首歌最好集中表现一个面,流淌在《华侨,中国桥》的旋律中的,则是华人华侨们对祖国越来越富强的美好祝愿。
给中国化的旋律穿上件“华丽外衣”
“我想谱一首让华侨乃至全中国的人们都感到亲切的曲子。”整首曲子的创作过程达两个月,在此期间,李海鹰不断地在尝试,寻找一种很中国化的旋律,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的地方。现在,《华侨,中国桥》的曲子终于谱好了,听上去温馨、平和,洋溢着中国人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
虽然主体旋律是中国化的,李海鹰却同时运用了多种西洋手法给这首歌穿上了一件“华丽外衣”,整首曲子的伴奏都是采用西洋管弦乐队伴奏,听起来华丽恢宏,在最高潮时,加入了一段混声合唱,中西方音乐元素的混搭正好完美诠释了华侨们包容开放的心态。
作为一个 “北漂”的广东音乐人,李海鹰认为要创作出好的音乐作品,就需不断吸收新的音乐养分,为了让自己的艺术生命常青,他选择在鼎盛时期离乡北上,正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南北方、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能带来很多灵感。”李海鹰表示,灵感就像一个羞涩的少女,时刻在门外徘徊,所以他时刻都处于创作状态,好随时迎接灵感的到来。
向往中山的现代化田园生活
近年来,李海鹰和家乡的交流日益频繁,他说,中山这片土地提供的文化滋养已融入到他的血脉之中,随着对中山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家乡给他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对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他偶尔也会感到厌倦,这时就特别渴望回到中山。“中山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同时自然环境又保护得很好,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的现代化设施,又可以过上难得的田园生活。”正是因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李海鹰这次才抽空义务为《华侨,中国桥》谱曲,“表示对家乡人民的一片诚意。”
对于“中山杯”华侨文学大赛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华侨这个概念对于广东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自己的父亲就是在香港出生的,中山人的脚步走遍了全世界,这样的赛事将在中山和世界之间搭起一座“桥”,让更多人走进中山、了解中山。
演唱者王庆爽与“侨”有缘
在11月12 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华侨,中国桥》将由总政歌舞团年龄最小的独唱演员王庆爽来演唱。由于在一次晚会上有出色的表现,王庆爽被李海鹰 “相中”了,主动提出由她来唱《华侨,中国桥》,两人第一次携手合作便建立了良好的默契,李海鹰频频称赞王庆爽演绎得恰如其分。
还只有24岁的王庆爽是如何来把握华侨这个含义深远的主题的呢?她告诉记者,自己其实一直和“侨”有缘,每年元宵节时,她都会随团赴国外参加“四海同春”的演出,和华侨们一次次近距离接触,深入了解了他们在海外的创业史,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而去年举办奥运会时,她演唱了一首《水立方的传奇》,唱的是华侨捐资建盖水立方的故事,每次去国外演出时,这首歌曲都会受到当地华侨的热捧。
“《华侨,中国桥》的曲子特别优美动听,我觉得这是一首易于流传的歌,希望能让老百姓们跟我一起唱。”在青歌赛中曾获大奖的王庆爽表示,平常比赛中投入更多的是技巧,这首歌则融入了更多的情感。“歌词也写得非常棒,能够在我脑海中唤起一幅幅鲜明的画面。”王庆爽说,在唱到“升起皎洁的月亮”时,她几乎同时感受到海外华人华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而唱到“海外儿女的不朽功勋”时,则尽力让自己的歌声表现出沸腾、炽热的自豪感。(禹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