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安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在国外打拼,而他们却远离父母,在国内生活。这些华侨子女,在没有父母的呵护与教育下,他们的生活现状如何?又会出现怎样的问题?日前,笔者走近这群特殊“留守儿童”。
华侨寄养子女的无奈与希望
在瑞安市,华侨有8万多,不少来自农村,一个华侨平均有1.5个家眷在国内,而子女占了大半。一些出国时间比较长,有一定资本积累的华侨,都会买房子让自己的家人住在城区,他们的孩子也就跟随长辈住在城里,继而在城里求学。而还有不少华侨出国的时间短,经济方面还不好,他们如果将子女带回国内的话,都会直接放在乡村。据了解,枫岭的一所学校里面,华侨子女占了80%以上。
身上弥漫着泥土气息
文文今年5岁,在他才4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就出国了,他就跟外公外婆一起住。虽然不久之后,他也跟随父亲一起到西班牙和母亲团聚,但因父母亲都出国不久,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力上都没法顾及,于是文文被父母送回了国内,又交给他的外公外婆抚养。”文文的外婆说:“其实,在国外也不见得有多好,刚出去的时候,工资也就800多欧元,根本负担不起一个孩子的费用,更何况要照顾孩子的话,肯定得其中一个人不去上班,那吃饭都会成问题。”
文文的外公外婆住在乡下,那里有好几个同样是父母在国外的华侨子女,文文经常和他们一起去小溪边玩水,或者一起到田地里抓蚱蜢、挖蚯蚓,总之,每天都会玩得一身脏回来。而外公外婆特别担心他掉到河里或摔下田埂,就经常跟着他,在一旁看着。
笔者见到文文时,他手里拿着一把小锄头,脸上、身上都粘了很多泥,从外面冲进屋子里来,嘴里还高喊着,“外婆,外婆,我们回来了。外公种了好多菜,过段时间就有得吃了。”他的身后跟着拿锄头的外公,微笑地看着小猴子似的外孙。
“文文非常喜欢跟我们去田里。平时他挺懒的,走路都不太愿意,但是一提到要到田里去就来兴致。”文文外公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这部分生活在乡下的华侨子女,平日里接触到的都是泛着泥土气息的东西,种菜、养鸡、抓鱼、晒谷等,而对这些东西的了解就是他的全部。
像海绵一样吸收新鲜东西
在安阳上小学的小昊,在7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回国内,由爷爷奶奶来抚养。
爷爷奶奶一直住在市区,身边就小昊一个孙子,所以对他分外疼爱。小昊刚回国内的时候,对中文是一窍不通,爷爷奶奶为了让他快点融入环境,就将小昊送到了幼儿园读大班。很快,小昊就可以和小朋友们做简单的交流了。
小昊的爸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关心,在幼儿园里学习汉语的同时,他们还让小昊去参加国学班,还要学习钢琴和书法。
笔者见到小昊的时候,他正在国学班里跟着老师读千字文。“小昊就像一团海绵,吸收着新鲜的东西。他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现在千字文已背会大半了。”教国学的李老师说。
小昊说:“爸爸妈妈叫我回来一定要学好汉语,因为我是中国人。”
“多掌握一门语言对提高孩子日后的竞争力很有帮助,很多华侨都趁孩子年幼,让孩子回国内念几年书。”小昊的爷爷也很支持小昊回国学习。
据了解,很多华侨子女回国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学习一些东西,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他们像小昊一样,努力地吸收各方面知道,尽可能多地发展自己兴趣与爱好。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