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尽一份微薄之力能换取这么多学生改变命运的机会,干什么都值了。”郑贤领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的的慈心善举发自肺腑,他不仅自己做善事,还带动其他华侨参与。这位旅荷30年的瑞籍侨领,经过多年艰辛拼搏,事业终于有了丰硕的成果,他的爱乡情结也越来越浓厚。
十年签证路漫漫
采访郑贤领有点困难,这不仅因为老人不善言谈,还在于他不“配合”记者。他总是说:“我做这些善事不值一提,没什么好宣传的。”然而,就是这位自称“不值得宣传”的老人,作为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长,今年组织了15位会员结对资助15名瑞安贫困大学生,总计捐赠了29万人民币,基金会又分别出资22万和28万人民币资助61名瑞安中、小学生。
郑贤领的家乡枫岭是有名的侨乡,乡里的很多人都在国外定居,但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出国还是很多人的梦想。而郑贤领之所以出国,起因于他舅舅。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内物资缺乏,城市里有粮食供应,而乡下则是自给自足。“当时的人们什么都吃,山上能吃的全都挖来吃掉,3年困难时期,饿得全身浮肿。”郑贤领说起往事仍唏嘘不已。
日子在饥饿中一天天过去,忽然有一天,郑贤领接到消息,国外的舅舅寄钱过来了。在郑贤领的记忆中,并没有舅舅这个称呼,后来才知道舅舅是在解放前离乡背井出去讨生活,8年抗战期间音讯全无,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却没料到舅舅偷渡到了荷兰,并定居下来。自从和舅舅取得联系之后,郑贤领的生活起了变化,每年舅舅都会寄钱回来,虽然只有区区200荷兰盾,但是换成人民币有将近150元,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那几年,因为有这200荷兰盾的支持,郑贤领一家5口人度过困难期。
那个时候,荷兰在郑贤领的眼里就是一个能吃饱饭的天堂,他写信给舅舅帮他申请去荷兰,舅舅很快就回信答应了。申请非常顺利,荷兰政府很快就批准了入境许可,但是他的出国之路却并不顺利,而且一等就是10年。
“当时国内几乎跟国外断绝联系,即使家里有亲戚在国外,出国也非常困难。除非是直系亲属,要去国外继承财产,才有可能获得护照审批。”郑贤领告诉记者“当时,平均每一个月我都会到县城公安局一次。”
郑贤领说,当时的瑞安交通远没有现在这样方便,而且每天的班车数还有限制。枫岭到瑞安城,要先到高楼车站坐车,经过飞云,然后再坐渡轮到城里。有时候,他一大早赶到高楼,没有车了,只能回家第二天再来。而有时候到了城里,已经是晚上,公安局关门了,又只能先在城里住下,等第二天再去……就这样,郑贤领手里拿着入境许可,但出国变成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
直到1979年某一天,郑贤领一如往常去公安局申请护照,并不抱着多大的希望,但这次他看到自己护照上大大的红色印章……
等待终于有了结果,荷兰之旅近在眼前,但是即将开始国外生活对郑贤领来说是一个难解的未知数。
几经拼搏事业有成
在舅舅的介绍下,郑贤领去了一家广东人在荷兰开的餐馆打杂工。小餐馆几十个平方,一个老板,三、四个伙计,老板和伙计全是广东人。郑贤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虽说大家都是同胞,但是老板和伙计对郑贤领并不友善。洗碗、端盘子,什么粗重活都让他干,还时不时用广东话骂他。
每天郑贤领就窝在狭窄的餐厅厨房里干活,劳累、委屈对郑贤领来说还是其次,最让他担心的是荷兰警察来餐店检查。因为他申请的是旅行护照,如果被荷兰警察查到护照期限已过就会被遣送回国。于是,每当荷兰警察来餐馆突击检查,郑贤领都得落荒而逃,避开警察,风声过后后再回餐馆。
但是不管状况多么糟糕,郑贤领从来没有产生回家去的想法。“我等了10年,好不容易出来了,一个月工资有500荷兰盾,合约300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一年的工资呢。”
当了两年“黑人”,郑贤领终于获得正式身份,加入荷兰国籍。他开始着手把在国内的家人都带出来。根据荷兰政府的规定,移民要带家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足够的工资;二要有住宅。郑贤领一边继续在餐馆打工,一边向当地政府申请租房。1984年,郑贤领一家5口终于在荷兰团聚,几个孩子也顺利进入荷兰学校。家庭稳定后,郑贤领开始想着自己开餐馆。
1986年,郑贤领的手头有了一点积蓄,又跟老乡借了十几万,筹集20万荷兰盾,在荷兰的lystat市开了他的第一个中印餐馆,主要做中国菜和印尼菜。餐馆不大,是从别人手里转租过来的,可以同时供八九十个人就餐。“荷兰大部分家庭都不会做菜,在家里一般都只吃土豆,中国的饭菜酸酸辣辣,份量又多,因而中国人开餐馆很有生意。”
餐馆开出一年多,郑贤领转租出老餐馆,租来一间一次性能容纳150多人就餐的临街店面。比起老餐馆,生意好了许多。但是,郑贤领还没有来得及高兴,新店旁边的一间外国餐馆突然失火,郑贤领的新店也毁于火海……
幸亏有火灾保险赔偿,郑贤领才得以有资金重新营业。之后,郑贤领的事业逐渐步入轨道。1995年,郑贤领贷款在ALMERE市的城市开发区买了一块3500平方米的地块,1999年又在上面建了餐馆,生意很是红火。
如今,郑贤领拥有4家酒楼,他将它们交给了孩子们经营。令他欣慰的是,孩子们都是勤劳肯干的人,他相信孩子们能把他的事业越做越大。
回馈家乡情谊深
这么多年来,郑贤领身在国外,却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乡亲们想要出国,他从来都是义不容辞;有乡亲刚到荷兰没有地方落脚,他无偿提供容身之所;有乡亲在荷兰找不到工作,他跑前跑后帮忙找工作。
在乡亲们口中,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有什么事情找他都会帮忙。龙湖镇西村村是镇政府所在地。镇政府门口的小溪上原来没有桥,一下雨溪水就开始泛滥,村民们买菜必须绕过这条溪,多走2公里的路程。村里很想集资在溪上修一座桥,但苦于没有资金,大伙儿一合计想到了郑贤领。本来大家只是希望他捐助部分资金,没有想到他主动全额认捐,而且毫不计较到底要花多少钱,只要求要将桥修好。后来花了50多万元才将桥修建起来。
如今,小溪上由郑贤领捐资筹建的这座 100多米长,5.5米来宽,双向单车道的水泥桥,很是气派。
多年来,他为家乡修建水泥路、安装全村自来水管、架设照明电线等,捐资近200万人民币。他个人还资助了来自瑞安不同乡镇的8名学生上大学,其中有2名从读高中开始就一直受到他的资助。
郑贤领不仅关注家乡发展,在国外也非常关注华侨下一代的教育问题。2004年荷兰政府停止了对中文学校的财政补贴,他先后捐资帮助海牙华侨总会中文学校和兹沃伦中文学校。“生为中国人,即使是在国外,也应该接受中国的教育,懂得中国的语言,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2008年,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换届选举,200多位会员无记名投票,郑贤领高票当选为会长。他一如前任,继续做好荷兰教育基金会工作,每年定期取出10万余元的利息交给市教育局,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平常又组织会员开展非定期活动。
这一系列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他的慈心善举也正在不断蔓延开来,相信在他领导下,该教育基金会更好地帮助瑞安的大学生,让他们能够上得起学,上得好学。(瑞安侨网 吴益敏)
郑贤领名片
郑贤领,1947年生,枫岭乡人,1979年底出国,几经拼搏终于在荷兰安家落户,并有所成就,后不断回馈故乡,捐助贫困学生,帮助故乡修路,一系列善举获得众人交口称赞。现为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长,旅荷华侨总会副会长,瑞安市外海华侨华人交流协会副会长,瑞安市枫岭乡慈善基金会副会长。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