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在中山市博物馆入口处显眼位置处,有一批年代久远的地契,一张张泛黄的地契文书记录了地权转移,也见证了社会、政治、经济、法制、民俗的变迁。
在捐一批地契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据介绍,2008年10月,市博物馆在征集华侨历史文物时,一位名叫梁本妍的侨眷在得知消息后,到博物馆捐赠了一批实物,据工作人员了解,这些实物大多是梁女士的祖先遗留下来的,对她来说,不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更具较大的纪念意义。在市博物馆的留言簿上,记者看到了梁女士留下的一段话:“看到本人捐赠的部分华侨历史文物资料能在博物馆展出,与广大市民共同分享,非常开心。回顾过去,不忘历史,展望未来,前程似锦。”朴实无华的言语中,饱含着一名中山侨眷对家乡的殷殷深情。
梁女士捐赠出的这批实物中,大多为清朝中期至民国初期的地契。基本可以辨识的有12张地契:时间跨度从清乾隆至民国中期;包括买卖屋地、园子、山地的契约,多为民间的“白契”,只有一张加盖民国地方政府的执照印。这批地契的来源地是沙溪镇格坑村,一个户籍人口为百人左右的小村,也是历史久远的华侨村。
据悉,此次华侨博物馆收到的这批地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各历史时期侨乡地区华侨、侨眷的经济生活及生产状态,随着华侨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对有关资料征集的扩展,我们对侨乡历史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化。(禹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