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在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高端论坛上发言。当日,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在广州开幕。中新社发 苏丹 摄
中新社广州7月27日电 题:海外华人精英支招“创新中国”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关键
作者 南若然
在广州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上,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专家学者热议“创新中国”。中新社记者采访了一些与会人士,他们表示,“创新中国”的关键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丘成桐表示,中国要在未来十年产生世界一流的科技,必须注意基本科学特别是数学的发展,必须有领导创新的人才。
“不仅要派遣优秀的本科生出国留学,还要在国内培养一流的研究生”,为实现这个目标,丘成桐建议中国政府营造良好的学术、教学氛围,并改进评审制度。他说,“相信短期内中国的科学创新会突飞猛进,我愿意带领一批年轻的学者继续努力。”
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副校长李百炼表示,创新中国需要中国高校培养创造性学生、提高创新性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
“中国大学需要走出学府的高墙深院,为地方经济发展大显身手”。他认为,目前中国大学重于解疑释惑和授予学位,却轻于培养学生兴趣和个人爱好,课程和学科建设需要改革。“中国高校教师招聘近亲繁殖严重,有碍科学进步创新,我建议直接从外校引进,或者毕业生去外校和其他机构工作几年后再回聘。”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顾敏认为,创新中国的关键在于培养高尖技术型人才。“变革创造性学生、提高创新性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完整体系。”
他肯定了中国的基础教育,“创新中国千万不要忘了中国的教育系统,我就是中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土博士’”。
同样在中国完成本科到博士学位的旅美学者林建雄表示,中国虽然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但是近20年来教育概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缺乏有效的渠道将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中国现在的基础学科是优势,我20年前博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我的专业空气动力学而言,其理论、计算方法可能比国外还要精,很多学生到国外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国内转化却比较困难。”
针对“创新中国”面临的这种瓶颈问题,中国津通集团董事长贡毅提出的建议得到了不少海内外专家的认同,他建议以都市圈为立足点,打造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平台,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对接产学研。
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吴兵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培养的大部分人才,并没有回到中国。有机会参加世界华人论坛我非常高兴,这让海外华侨华人多了一个报效祖(籍)国的渠道。”(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谢萍】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