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内心 希望为奥运做点事
作为一个媒体人也好,作为一个北京人也好,我觉得我都有内心的需求吧,希望能为奥运做点事,不管是什么方式我都会很高兴。
新京报: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两档奥运节目大概是一个什么情况?
胡紫薇:《奥运紫微星》是我全力以赴在做的一档网络视频脱口秀,这种节目原来在网络上不多,所以希望能有一点点形式上,包括内容上的创新。
还有一档在16个省市落地的电视节目《奥运大中国》,也是跟奥运有关的,主要让那些看不到奥运的人能够感受到北京的氛围,另外节目中还有一些环保、绿色等跟奥运有关的理念,这些也都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新京报:你做两档节目是因为对奥运的热情特别高,还是大家都熟了你不太好推辞?
胡紫薇: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媒体人也好,作为一个北京人也好,我觉得我都有内心的需求吧,希望能为奥运做点事,不管是什么方式我都会很高兴。《奥运大中国》、《奥运紫微星》,这两档节目大家谈得挺愉快的,我也觉得我能够帮得上大家,所以我就来做了。
新京报:你同时还负责《奥运紫微星》的策划,现在每天的工作时间大概要有多长?
胡紫薇:做电视的人一般都知道,节目的时长乘以3就是你准备的时间。节目3个小时,那我得需要9个小时来备料,我差不多“要不就是在录制中,要不就是在准备中”,基本上就是这两种状态。
新京报:你做这两档奥运节目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胡紫薇:做奥运或体育节目,我觉得情绪更加外化。有人说体育比赛是和平时期的战争,它把所有个人的情感,民族的情感,都凝结在激烈的比赛中。比如刘翔()就是凝结在那短短的十几秒。所以体育节目是情感和情绪瞬时间释放的这样一个门类。而对于民生类节目,更多的是诉诸于理性。我做《奥运紫微星》其实也是希望能够有更真实的情感在里面,就是大家的焦虑,或者遗憾,或者遗憾之后的宽容,就是中国人的那种善良,都能够把它们一一真实地表现出来。奥运其实是一杆秤,能够看出人心的。
付诸行动 在新工作中学习
有时候我觉得网络上有无数的火眼金睛,网友最见不得假,永远是真的东西受到追捧,受到大家的认可。我就是希望把网络最本质的东西焕发出来。
新京报:你原来是一个电视人,现在也可以说是一个网络人了,你觉得这两者身份之间的转换对于你来说需要付出很多额外的努力才能完成吗?
胡紫薇:你说我是网络人不敢当,因为我接触网络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我把这些工作当成是一种学习或者是一种探奇,虽然都是媒体,但是本质完全不同,所以我觉得很兴奋,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面对不同的东西。
我打个比方吧,电视上叫收视率的东西,网络上叫流量。我还学会了画页面线框图,这是网络编辑的一项基本功。做《奥运紫微星》专题页面的时候,那些编辑都挺可爱的,他们先画了一个线框图,说“胡老师您看一下”,我说好像和所有门户网的页面没什么区别,然后我说我来画一个吧。我就画了一个,然后他们说好怪呀,为什么,因为我把视频的框放到了正中间,然后把节目的七个版块放在四周,很像是八卦阵的那个图(笑)。
新京报:做一档网络的奥运节目,还有一档电视的奥运节目,那你觉得两者之间的转换你更偏爱哪一个,或者说你对这两个媒体接受度和适应度是一样的吗?
胡紫薇:各有千秋吧。电视更多的是对于你的职业素养的一个要求,作为主持人到底有多少积累,对整个节目的把握,跟嘉宾的沟通,对于话题的引申,你的播报,包括你的形象,总之方方面面都是熟悉的活儿。做网络就是一个全新的状态,我现在还在找感觉的阶段。每天节目做完了都要开播后会,出了什么问题随时调整,小到一个道具的准备,大到整场的气氛,包括对于嘉宾的调动,几位主持人和嘉宾的定位,都要每天随时总结,为得就是能让节目更加上轨道。
新京报:你以前是做财经节目,后来又做民生,其实你的风格一直挺鲜明的,这个网络节目有没有给自己一个形象设计呢?
胡紫薇:我不知道,因为我也变不成某些网络红人那样(笑),我觉得把真实的一面体现出来就行了。有时候我觉得网络上有无数的火眼金睛,网友最见不得假,永远是真的东西受到追捧,受到大家的认可。假的或者包装得太完美的东西好像站不住地儿,我就是希望把网络最本质的东西焕发出来。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