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央视《百家讲坛》在经过了3年的火爆之后,目前遇到了主讲人匮乏的难题。今年春节,于丹第三次登上《百家讲坛》讲《论语》,在此之前,讲《红楼梦》的刘心武刚来过,讲了贾宝玉和史湘云。而已经两度登台的易中天,也正在酝酿他的第三次回归。当下,当年因讲《历史上的和绅》创下收视率纪录的纪连海正在讲大太监李连英,也是梅开不止二度了(据最新考据,李莲英应为李连英)。
《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如果再找不到有特色的主讲人,栏目前景就不容乐观了。”目前他们正派人到各高校去寻找新的主讲人,但还没有令人兴奋的消息传回。
主讲人匮乏恐怕是源于栏目在内容定位上的局限。现在《百家讲坛》因为于丹讲《论语》、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讲《红楼梦》等课程的成功,已经几乎将《百家讲坛》定位在文史方面。而今年马未都讲收藏带来的巨大成功却说明,只有在内容上真正贴近老百姓的文化和精神需求,节目才会赢得收视率。
孔子(《论语》)讲了,孙子(《孙子兵法》)讲了,曹操讲了,唐太宗讲了,武则天讲了,清十二帝讲了,慈禧讲了,和绅讲了,连李连英都讲了。中国历史上的热门人物基本上都讲得差不多了。除了这些,中华文化还有什么好讲的?老百姓还对什么传统文化既熟悉又陌生、一提就能来兴趣呢?
去年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曾经在《百家讲坛》讲《玄奘西游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视率。老百姓对佛教文化和佛教历史的好奇应该是该节目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那么《百家讲坛》可否请人讲一讲佛学呢?
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佛学。一位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以至于)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大概迄今100年前,如果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懂佛学,就会被认为“语言乏味,面目可憎”。现代著名的大学者胡适,当年在写《中国哲学史》时因为不懂佛学而半途辍笔,要先去补佛学这堂课。佛学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百姓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大地上一度“家家阿弥陀 户户观世音”。可随着佛教的衰败,不但正信智信佛教的人少了,连对佛教有起码正确了解的人也少了。不知有多少人天真地以为逢年过节到庙里烧烧香磕磕头,佛菩萨就能保佑他升官发财了。
佛教是一个系统的教育体系,需要具有讲法资格的法师向大众授课,传播正确的佛教知识,帮助大众区分什么是迷信,什么是智信。佛教界内的人士都认为,抑制附佛外道(指打着佛教旗号,盗用佛教术语,蛊惑民众,传播非佛教思想的组织或个人)传播的最好方式是向大众宣讲正确的佛教知识,帮助大众树立起正知正念正信。
当年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在一开始传法时,佛教就是一种活泼的教育,它“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的宗旨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相通的。佛经中的很多通俗故事无论从高度还是深度上都远远高于现在市面上所流行的立志文学。
在浮躁喧嚣、物欲横流、一个不雅照事件就把社会舆论搞得沸沸扬扬的今天,请宗教学者或者佛门高僧在大众媒体上适当讲一点佛学,对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大众的精神层面是有益的。作者 王慧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