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视《新闻联播》迎来了自己30周年的生日。从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到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定名播出,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它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近日,记者采访了《新闻联播》首位播音员、央视资深主持人赵忠祥、导播上官文青等,他们为读者剖析了《新闻联播》30年的发展历程。
赵忠祥(首位播音员):
播音员最早不出像
提起《新闻联播》,赵忠祥的声音中透出深情:“我曾在央视新闻播音岗位工作了25年,非常荣幸地赶上了《新闻联播》的诞生,并为它服务了若干年。”
赵忠祥说:“早期的《新闻联播》播音员不出图像,以影片画外音播报,最早是直播,后来是录音播出。第一次在《新闻联播》里出现播音员的图像,应该是1978年年底,1979年元旦播出的节目。当时的设备和技术手段还不先进,甚至没有电子屏幕。《新闻联播》自诞生以来,播报模式没有变化,只是逐年来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准确及时。”
赵忠祥还说:“播报新闻的历程,使我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看任何问题都会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为我后来所有节目的圆满播出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还特意为读者提供了一张他最早播报新闻时的照片。
上官文青(导播):
每个人都做过噩梦
上官文青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新闻联播》结尾字幕中。作为导播,上官文青说:“《新闻联播》的导播有两个基本的职责:一是新闻节目直播过程的协调员、指挥员;二是相当于报纸版面的责任编辑,要为节目把关。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直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同时又需要播音员、放像编辑、字幕编辑、视频切换、音频切换、灯光等多工种配合。因此现场所有的人员都要听从导播的指挥与调遣,导播是直播线上最权威的声音,就像是神舟六号发射前喊‘5、4、3、2、1’的那个人。”
其实播出一线的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播音员到导播,几乎每个人都做过有关播出的噩梦,如突然没电了;播到一半,后面带子没有了;马上要播出了可找不到演播室了等等,经常在半夜被惊醒,“腾”地坐起来,还在后怕。“而家里人有时也要承担更大的压力。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生病的时候,当时怀疑是癌症,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的当天,我正好值班。下午我一直给妈妈打电话询问结果,结果终于出来时,妈妈在电话里笑着对我说:‘没事,不是癌症。’但我晚上回到我母亲那里时,推门看到的却是我母亲躺在床上号啕大哭,她这才告诉我,父亲是癌症,而且是晚期,已经转移了。”
《新闻联播》 年
大事记(部分)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
▲1980年11月开始,《新闻联播》陆续播出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的报道,带来《新闻联播》初期发展史上首轮收视高潮。
▲1981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报天气预报。
▲1982年9月1日开始,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由原来的20点提前到《新闻联播》节目发布,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
▲1986年1月29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作为《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引发世界舆论关注。
▲1987年7月1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由一人主持改为两人主持,节目结束时,打出编播制作人员名单。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
▲1996年元旦,《新闻联播》实现以直播方式播出,带来时效革命。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