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采访了圈内多位编剧,对于“罢工事件”,他们表示“大快人心”,同时透露国内大多数编剧同样遭遇不公平待遇,“国内没有编剧协会,没有相关的法律去规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很薄弱,所以拖欠、抵赖稿酬,剧本遭剽窃的事情时有发生。”
编剧酬劳占投资不到10%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中国编剧的报酬仅占一部戏预算中的5%至10%。一般说来,北京的影视剧公司对剧本投资约占总投资的6%至8%,而上海比重更低。一般成熟编剧的费用,北京每集在2万至4万元间,上海每集则只有1万至2万元。
只有知名编剧能在稿费之外获得播出利润分成,如知名编剧海岩,他可以获得总利润的20%至30%。而许多电影编剧更是只挣名不挣钱。记者从某电影制作公司处获悉,有一部投资千万元的电影,编剧的酬金才几万元。另外,行业内潜伏着大量被称为“枪手”的人群,他们大多是影视专业院校未毕业的学生,替一些知名编剧写剧本。制作公司一般开出每集1000元的价码给这些“枪手”,但作品不会署其名字。虽然这个价格对“新人”来说已经不少,但因为是“暗箱操作”,通常他们的权益更加得不到保障,稿费真正拿到手是很不容易的事。
比起大明星动辄上百万元的片酬,编剧智力投资的回报无论如何都显得有些微薄。而对于不成熟的剧本或不够“腕儿”的编剧,投资方还可能随时撤资或者丢弃剧本。
行业“霸王条款”多
某知名编剧抱怨:”编剧行业‘霸王条款’太多了。”他列举了最常见的几条“罪状”,其一,编剧基本没有发言权,任由制作方与导演摆布,剧本修改要达到投资方要求的标准为止。其二,剧目不开拍不给编剧税后的酬金,这其实就是变着法儿拖欠稿酬,因为首先,质量的认定标准十分模糊,完全由对方说了算;其次,开拍与否无法由编剧决定。很多人拿着剧本四处找资金,拿不到钱就不给编剧稿费,甚至不经编剧同意倒卖剧本版权,把拍摄中的难度和风险转嫁给编剧。
在投资方不能如约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多数编剧只能忍气吞声,而选择沉默的原因是:编剧卖剧本靠的是圈内人缘。某编剧无奈地表示:“如果打官司,圈内的制作公司都会认为你是‘刺头’,对你敬而远之,这样今后写的剧本就将面临没有市场的危机。而且打官司消耗掉的时日可能会使剧本失去很多可以投拍的机会。”他透露,面对这些情况,现在很多编剧惟一的解决办法是把定金退还给制作方换回版权,再继续奔走寻找下一个制作方。
【名编剧的声音】
海岩:
编剧连技术人员都不如
“不要说导演和演员,编剧现在就连一些技术人员都不如。”海岩告诉记者,这其中存在一个市场供求关系的问题,“比如我签约时,会特别在合约中注明,我的台词、细节都不能修改。但是现在很多编剧如果跟人家提出这样的要求,人家很可能就不用他了,因为现在的市场还是编剧的供应大过需求,大部分编剧还处于找活儿干的状态,目前是一个买方市场,编剧维权所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海岩坦言,国内编剧的地位问题在短期内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
王海鸰:
建议创建剧本资料库!
作为圈内另一位大腕,创作了《牵手》、《中国式离婚》等剧本的王海鸰认为:“大多编剧都会面临投资方和导演对剧本进行所谓‘二度创作’的问题,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方和导演都有这个能力。可由于他们有决定生杀的大权,所以编剧只能忍气吞声。另外,如果剧作成功,投资方和导演会说这是他们‘二度创作’的结果,如果失败,则一切责任都是因为‘剧本太烂’,编剧无从伸冤。”王海鸰认为应该将编剧的原创做成一个资料库,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剧本的保护以及对编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