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万众瞩目的国家大剧院拉开了试演出的序幕,对于首批来观看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两千多观众来说,则是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佳节。当晚,国家大剧院工程设计者、建设者和原址搬迁居民因为对于大剧院的建设有贡献而先睹为快,早在开演之前的一个多小时,观众们就开始陆续入场,看着昔日熟悉的场景变成了辉煌的国家大剧院,他们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一值得自豪的历史时刻。
当皎洁明亮的月光透过一池碧水穿透国家大剧院的玻璃时,两千多观众正享受着一个艺术庆典之夜的到来。走进国家大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侧的展览,左手边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右手边则是以图片长廊的形式,介绍了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剧场到16世纪莎士比亚时期的环球剧院。如今,中国人也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也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大剧院!”
周边居民:我们的付出值得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8周年和党的十七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国家大剧院首场试演是以慰问作为主题的,大剧院的建设者、来京务工人员和曾在这里居住的搬迁居民们,都和国家大剧院的建设休戚相关。曾经在东绒线胡同居住的史大妈今年已经80多岁了,昨晚她的儿媳带她来到大剧院看戏,她激动地说:“我真没想到大剧院会给我送票,心情特别激动,中午高兴得都睡不着觉。”她还指着国家大剧院前面的一棵银杏树说:“你看,这棵树原来就在我们院门口,现在还在这呢!建国家大剧院是国家的一件大事,我们的付出值得!”
曾经在国家大剧院施工了四年的刘师傅,是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项目经理,他激动地说:“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走进剧场看演出,在这四年多时间里,施工挺辛苦的,但今天看到这么漂亮的大剧院也有我们付出的血汗,能有一个这么好的劳动成果,我感觉也挺自豪的!”
昨晚最忙碌的还有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安德鲁,他从下午就开始兴奋地给记者们介绍大剧院的设计,一直到开演之前还从一楼走到三楼高处的观众席,并不时地和助手比比划划,检验调整各处的一些细节。他说:“在明朗的月光下,看到一个和周围建筑融为一体的水上国家大剧院,与繁星点点的夜空、古老而现代的北京、还有观众相呼应,这一切都是我为之努力实现的。”
《红色娘子军》成首场演出
昨晚国家大剧院的首场演出是来自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这部经典剧目此番在大剧院的上演动用了大剧院专用的芭蕾舞台,这块芭蕾专用台平时储藏于歌剧院后舞台下方9米深处,舞台进深有34米之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舞台。对于舞者而言,一般的演出舞台太坚硬,芭蕾舞者更是容易受伤。而国家大剧院内芭蕾专用舞台的特殊材质及结构大大增强了地板的弹性,这有助于减轻舞者的疲劳,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地板硬度所导致的肌肉紧张而引起的拉伤。更重要的是,这一专用舞台是一整块完整台面,避免了普通升降舞台接口处的缝隙,让舞者在舞台的任何位置都能体会到同样的脚感和同样的弹性,并且更加保证了舞者的安全与演出的完美进行。
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奏更是为本场演出增色不少,这也有赖于歌剧院的完美设计。通过建筑师和声学专家的创新设计,歌剧院墙面上的弧形金属网使得剧场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舞台设备的先进性必然伴随着极其复杂的舞台操控系统,本次试演出的另一目的也是对国家大剧院机电系统、舞台机械系统、安全保障系统以及有关场地的运行组织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测试和演练,希望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年底开幕的国际演出季做好铺垫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