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已经启动一个月,但相比前几届的轰轰烈烈,本次活动截至目前仍显得声势不足。作为央视一档品牌赛事,自1988年推出以来,选拔出了一大批名嘴,包括沈冰、撒贝宁、王志等央视的骨干力量。然而,举办了才区区五届,为什么就胜景不再呢?
曾经辉煌,名嘴摇篮
该活动算得上是最早的“选秀”,且层层筛选的是无数人向往的主持人行当,所以,首届大赛一推出便广受追捧,大量地方电视台的主持人趋之若鹜,都想借此“镀镀金”,进而留在央视,业内曾戏称这是央视向地方台“挖角”的大赛。
最初的几届大赛可谓是“黄金岁月”。第一届中脱颖而出的有程前、许戈辉、张泽群等;1996年举办的第二届,获奖选手有王志、袁鸣、曹可凡、温迪亚等;第三届更是收视火爆,挖出一大批“潜力股”新人,其中的沈冰、撒贝宁、刘芳菲等如今已独当一面,成为央视各栏目的当家主持人。据悉,那届主持人大赛有30人先后在央视出镜主持。
见多不怪,不再新鲜
一旦尝到甜头,追随者必然众多。此后各种类似活动层出不穷,央视二套还特别推出了一档每周播出的《挑战主持人》,也有一定影响力。如此种种,观众难免见多不怪,不再有当年的新鲜感。
创品牌不易,保品牌更难。该赛事当年开门选主持人,在19年前绝对是一大创新,引领了风气之先。可是,电视节目这些年日新月异,随着一档档娱乐选秀节目横空出世,最初那种“主持秀+知识问答型”模式,在人们看来不免显得有点过时。节目不火,选手成“名嘴”也就不那么容易。
该赛事重庆赛区评委庄稀海此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主持人大赛如果继续拒走民间路线,恐怕会遭遇英雄气短的下场。”他认为,虽有央视的播出平台作为强大后盾,可从观众目前的反应来看,该大赛过于专业化,远不像“超女”、“快男”一般能够制造出明星选手,因此难以引来热烈追捧。
为博好感,形成套路
在已经过半的本届主持人大赛初赛中,不乏优秀的男女选手,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有的选手为了取得评委好感,模仿痕迹明显,“小周涛”、“小小丫”、“小欧阳夏丹”、“小白岩松”等纷纷涌现。
根据往届经验,取得名次的选手不一定都能胜任央视主持人的岗位,但毕竟机会要大得多。为了规避风险,选择被认可的“套路”无可厚非。不过,如果选手太多地迎合,甚至削足适履,则显得呆板无趣,观众也不会轻易买账。担任评委的张越曾在节目中点明,央视现在缺少大高个儿的男主持人,而本届大赛进行到初赛第五场时,高大型的男选手大半被淘汰。对此,撒贝宁不无调侃地说:“主持人大赛好像不太喜欢个子高的选手,目前的主持台、桌子、椅子可能没有那么大号的。”
-网友建议
声音之一:历届评委大多为广播学院教授和央视现有主持人。为了能够挑选出更多复合型优秀人才,建议评委“换血”,邀请更多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作为评委。节目是给社会各界看的,主持人应该是社会各界认可的,所以评委不应该有局限。
声音之二:选手不苟言笑、紧张地站在那让人很压抑。选手的服装和发型千篇一律,让人感觉很生硬。尽管大赛需要选手穿套装,可也不能一场比赛下来总是这个装束。选手们应该展现出真性情,不要大家一起“中规中矩”。(记者张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