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的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再次吸引了不少挑剔观众的眼球,今晚,青歌赛将进行合唱组的决赛。本届大赛除了增加大合唱、将“通俗唱法”改称为“流行唱法”外,对于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考评等方面也进行了改动。
●增“合唱”、改“流行”
●老评委也注重“可视性”
本届青歌赛分为美声、民族、流行、原生态、合唱5个组别,对于今年新增设的“合唱”组比赛,大赛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合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出于丰富比赛项目和发掘新作的考虑,加入到本次大赛当中。此外,今年还将长期以来一直称作“通俗唱法”的项目改成了“流行唱法”,据介绍,是为与国际通用叫法相接轨。
在第一个类别合唱组的比赛中,不乏选手加入舞蹈等肢体动作,对此,大赛评委阎肃表示:“一开始觉得挺花哨的,比如三个天使走下来的,跳踢踏舞的,还有比划手势的。唱歌嘛,就应该靠声音打动人。不过导演跟我说电视要注重可视性,也有道理,所以就可以接受了。”
●新题型、新效果
●网友建议出题有侧重
在合唱组的比赛中,综合知识考核也加入了新的题目类型,即大屏幕上只展现一段文字表述,由评委余秋雨或徐沛东自行出题,与选手进行互动式问答。余秋雨表示:“这种提问形式有利于对一个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如果选手回答得好,后面我们还可以加问,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都会出现。”他表示,在比赛时自己也感觉到了紧张,因为出题形式非常灵活。“我会随时根据这个选手的临场状态、知识水平调整题目的配比。”
余秋雨说,由于第一题比较基础,当选手回答不出时,自己甚至可以公布第一题的答案,将进一步推动提问的进程。他对这个新形式未来可能产生的效果十分看好。“经历了前几场的预热后,自己和选手都会越来越自如,更有发挥的空间。”
虽然刚刚开始第一个组别的比赛,但是不少观众都天天守候在电视机旁观看比赛,尤其关注知识考核的比赛,有观众表示题目的难易程度不一,像“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口号”就比较简单,而“听故事选成语”则比较费脑筋。还有网友留言提出建议,“对于音乐学院出来的歌手和队伍,考核就应当偏重专业知识。而不少原生态选手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在综合素质考核这一环节,应当给予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多地阐述和表达民族音乐,同时也能够使电视前的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乐知识。”
对此,大赛工作人员也表示,不同类别选手的题目各有侧重,比如美声组的选手面临的欧美文化方面的题目就多一些,原生态的选手则会多一些当地风俗方面的考题。(记者刘玮)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