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著名指挥家艾森巴赫率领法国巴黎管弦乐团与青年钢琴家郎朗在上海大剧院举行音乐会。尽管这对师徒间还有着很多的默契,但观众期待的“师徒合奏”并没有上演,数十位观众的迟到也令艾森巴赫面露愠色,本应连贯的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也因此中途暂停3分钟。
郎朗钢琴上独自手舞足蹈
郎朗昨晚与巴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的是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诞生至今恰好200年。作为中国观众最买账的钢琴家,郎朗的演奏自然激起了疾风骤雨般的掌声。
在演奏中,郎朗个人风格愈加浓烈,唱片中所不能体现的细节逐一显露。他不仅面部表情夸张,而且简直是在钢琴上手舞足蹈:有时单手演奏用另一只手打拍子,有时撑着下巴做冥思苦想状,有时双手挥舞如同指挥乐队,有时手按在胸前似在压抑情绪……观众完全可以通过他的形体语言了解这段乐曲表达的是什么含义。
《第四钢琴协奏曲》中流露的浪漫情怀仅以技巧是难以言状的,而郎朗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基本准确,对强弱的控制也是手到擒来,但他过于夸张的舞台表现总让人感觉有些用力过猛。
与在北京演出不同的是,郎朗并未和老师有太多的交流,除两次执手致谢,也没有和北京一样“师徒”联袂上演莫扎特《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只是以一段独奏返场曲来答谢观众。
艾森巴赫希望郎朗弹到80岁
在昨日下午的见面会上,艾森巴赫讲述了与郎朗“师徒”之称的由来:“1999年,郎朗的父亲找到我,还带来一大堆他儿子演奏的录音带,恳请我能听一下他的演奏。我记得那天郎朗17岁还差2天,我并没有让他弹柴可夫斯基或贝多芬的曲目,而是挑了一首海顿的作品。他弹完以后我非常吃惊———这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孩子,他的演奏中有一种东西是同龄的孩子所没有的,他用带有东方色彩的文化背景去理解西方古典作品,这也使他与众不同。几天后,刚好有一位钢琴家因为生病而缺席音乐会,我便提出让刚满17岁的郎朗试试,结果那场演出征服了所有音乐家和观众。后来,我对他说:‘你随时随地都可以找我来学,你需要受到更多好的教育。’”
有音乐人批评如今郎朗商业气息太重,已荒废了钢琴事业,但艾森巴赫却予以反驳:“现代音乐界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唱片也需要更多好的销售方法,比如唱片的包装就非常重要。我们最新的CD就夹了一张平时排练时的DVD纪录片,其中讲述的是我们在排练中发生的花絮和郎朗叙述的故事,这样的销售手段可以带来更多的回报……我们不要把郎朗和霍洛维兹、鲁宾斯坦放在一起比较,这样是不太妥当的,但是他已可算是能与后者平起平坐的‘大师’级人物,他已具备这样的实力。我希望他不要被音乐产业吞没,当然,他有权享受一切‘巨星’待遇,但也要在意自己的发展。他是个有自知之明的青年人,希望他能弹到80岁。”□本报记者|王晨|文|范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