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澳洲女歌星凯莉.米洛个人回顾展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开幕。作为英国最负盛名的艺术殿堂,该馆首次为流行明星举办展览。无独有偶,下周开幕的英国国家肖像画廊《时尚之脸》摄影展也将推出名模凯特.莫斯等人的照片。高雅展馆出现“泛流行”趋势是否意味着“屈尊”,引来文化界争议。
反对者
博物馆成大衣橱
38岁的米洛在个人回顾展开幕当晚亲临现场,她的一身紫色礼服以及价值100万英镑的钻石耳环分外抢眼,陪伴其身边的是著名时尚设计师威廉姆.贝克,他曾协助米洛推出个人内衣品牌。米洛对于此次展览相当激动,她说:“我完全被荣耀笼罩,几乎说不出话来。”
展览除了详述米洛的演艺大事记,还将展现她的多幅肖像、演唱作品、资料画面,以及其在多年巡演中穿过的不同华服,包括她在1988年澳大利亚肥皂剧《邻居》中饰演沙琳的戏服和2000年拍摄热门劲曲《天旋地转》时所穿的金色热裤。然而也有人借题发挥,暗讽如此展览让博物馆成了米洛的大衣橱。当被问到该展是否有资格被称为艺术时,米洛回应称:“艺术可以是你喜欢的,也可以是你不喜欢的。”
批评家
高贵向媚俗投降
无论是米洛的个人回顾展,还是《时尚之脸》明星摄影展,都是今年英国文化展馆的重头戏,据悉,前者在开展前的预订门票就高达4000张。但在收入可观的背后,业内人士却发出了“品位降格”的质疑。
伦敦设计博物馆的创始人之一、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就职的文化评论家史蒂芬.贝尔利不安地表示,上述展览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崇拜名人现象的投降”。他直言:“你可以让杰出的事物变得很流行,但这并不等同于流行的事物一定很杰出。你必须拿出批判鉴定的态度,合理行动。”在史蒂芬看来,始创于1857年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历来都面向“高等涵养的人群”,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只能是毁灭性的下策。艺术批评家查尔斯.汤姆森也担心“媚俗的狂热恐怕超过了严肃艺术的地位”。
展览方
没有靠大牌发财
身为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演艺明星展览的主管,维多利亚.布洛克斯对外界的批评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表示,米洛的个人回顾展涵盖了时尚、设计和表演艺术等多个领域,并将“充分发扬其优势”。“这次展览本身没有额外收费,因此,当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博物馆参观,最让我们受益的是参观人流的扩展,而并非经济上的获得。”
由于伦敦是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需要重金建造奥林匹克中心,因此英国部分博物馆受到的资助相应地打了折扣。维多利亚承认自己所在的博物馆目前“资金紧张”,但她否认通过靠米洛等流行大腕另辟财源。《时尚之脸》展览的负责人苏珊.布赖特则强调,英国国家肖像画廊一直都有展示时尚摄影的传统,“我们想让观众看到,时尚画面并不总是一个样,而是千姿百态。”(姚佳森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