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07年12月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媒体在北京举行艾滋病公益广告发布会,演员濮存昕不遗余力宣传抗击艾滋病,倡导安全性行为。 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
资料图:2007年12月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媒体在北京举行艾滋病公益广告发布会,演员濮存昕不遗余力宣传抗击艾滋病,倡导安全性行为。 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六日电 题:濮存昕细数“寻找灯光”五十五年
中新社记者 应妮
冬日一个温暖的上午,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在一堆沙发中,主角濮存昕静静地聆听着每个人的话,他或坐或倚或伸一伸懒腰,这样的气氛简直算不得发布会了。
这是关于一个演员的一本书,表露了他的成长过程,随着时光流逝,他的积累、对他有影响的人和事。出版社打出的旗号是“濮存昕第一次倾情书写自己的人生与艺术”……
而他身边的著名戏剧评价家、一头华发的童道明,正在说着关于这本书的署名,一本类似自传的书居然被濮存昕坚决要求署了两个人的名字——听起来颇有趣且奇怪。
“事实上,之前我拒绝了很多家出版社,就是觉得还没到写所谓自传的时候吧,这一次是源于对童道明先生的信任,之前我们用‘谈’的形式出过一本《演员濮存昕》,之后也积累了五年多。”
其实这次濮存昕的本意还是想用谈论形式完成全书,“实在不想用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东西充斥在书中”,但出版社从市场考虑坚决要他的自述,“我们从‘本心本意’出发,不计效果,做一番心理上的搜索。到最后也一直没太为市场来做这个事,保持了本真的状态吧”。
于是,这本书也形成了一个颇有趣的体例:独白——以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曾因患小儿麻痹而跛腿的少年,成长为今天一个炉火纯青的表演艺术家;对白——由濮存昕与童道明的长篇对话,揭示一位经过几十年舞台实践从而形成个人风格的演员的心路历程;旁白——对生活与艺术中的濮存昕的补白,用独到的细节勾活这个人。
“活到这个年纪,一个五十五岁的人,往回看,回忆中有伤感的、有趣的,也有自省”,而修改最频密的部分也是“自述”,“我一直没有自信去做自述,完全坦白于大家,需要对自己和读者负责”。但,我们在这本书中,仍看到他的“自爆”:为了返城,他用病腿作假;拍广告被观众骂“哈巴狗,别人让你说什么你就说什么”……而这样的“自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看破放下,自在平常”。
直到付梓印刷,濮存昕对书名仍然很犹豫——《我知道光在哪里》——“怎么显得我多高明似的?”他反问。
《我知道光在哪里》是其中“旁白”的篇名,由资深评价家童道明和资深记者孙小宁共同完成。
“人最难得的是找到一生都愿追寻的光,对濮存昕,这束光已经打在那里了,就看他怎样去捕捉与接近”,孙小宁如是写道。
然而,濮存昕认真地说,“看不到方向”,“为什么人艺前辈能在十年里做得辉煌,因为他们有明确的方向;而我们今天在做的文化,大家都很茫然,十天之后的样子都很难预料,何况十年?”
这个因电视剧而声名鹊起的演员,如今坚守话剧舞台,与林兆华合作了《白鹿原》、《建筑大师》、《刺客》、《赵氏孤儿》等一批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也在电影《鲁迅》中的演出得到周海婴“神似”的评论,在《一轮明月》中饰演的“弘一法师”又获一片好评,他说自己还有十年的创作期,“该退的时候,也就慢慢歇去了。”
一片黑色的背景中,一架寒光凛凛的天梯纵贯舞台,濮存昕扮演的“建筑师”步履蹒跚的攀爬背影。“我非常喜欢这个封面”,他表示,“起码像本书吧,不用放一张我的正脸”,而他在《建筑大师》中酣畅淋漓的表演,入戏之深,也让他对这部戏、这个角色偏爱有加。
与上一本《演员濮存昕》对比,他最满意的是价格,“不到三十元,也不太厚,就是一本能让人随手翻翻的轻松小书”。(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