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晚,第二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陈可辛夺得最佳导演。 中新社发 武仲林 摄
|
四月十三日晚,第二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陈可辛夺得最佳导演。 中新社发 武仲林 摄
|
上月底,记者和陈可辛导演相约在其香港尖沙咀的工作室聊天,陈导温和平易、热情好客,晚上还热情地招待记者吃火锅。若不是记者提及,陈可辛很少谈到工作,对于即将到来的金像奖,也只是以“不去想”来回应。而在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他的《投名状》独揽8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此前,陈可辛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开香港,北上,继续自己的电影之路。
北上出师先有名
陈可辛出生在香港,在美国学习电影艺术,之后又回到香港拍电影,29岁拍摄的《双城故事》将曾志伟推上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的宝座;1998年,陈可辛为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场执导了他的首部好莱坞电影《情书》,此后回到香港成立了电影公司。
在世界转了一圈,陈可辛决定离开香港,在北京选址开设电影公司。看着工作室里忙碌的工作人员,陈可辛喃喃自语:“还是挺舍不得的,在这里7年多的时间都很好,但是北京的环境可能更适合将来的我。”在陈可辛看来,北京将成为华语电影的中心,那时候众多大导演、大公司都会进驻。
在本世纪初,陈可辛注重在整个亚洲范围内的合作;2005年,陈可辛开始北上拍片,以2005年的《如果·爱》为开端,几部作品均大获全胜,他也成为香港大导演中最后一个进军内地,却是第一个把工作室设在北京的“北漂”。
去北京,找资金、找题材,打造更好的电影模式,陈可辛对此信心满满,“香港编剧的强项是商业化和市场化,内地编剧则有很好的文笔,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创作出好剧本了。”陈可辛还很谨慎地向记者询问工作室在北京的选址,“帮我想想,起个好名字。”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