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原因无他,看着过瘾!
第一次看《大腕》及《天下无贼》,前者让我想起费里尼式的天马行空,后者则让我惊讶冯导以武术来演绎偷术,葛优及刘德华的身手令人目眩。
有朋友跟我反映,老外朋友看《大腕》时,被搞得晕头转向。片中道地的语言、到位的行为造成的“笑果”,老外确实隔着一层,难以体会个中趣味,当全片的节奏、效果都建立在行为、语言的“地道”上时,对中国观众而言,它是一针见血,多说,反倒成了废话!但对没有这层文化背景的观众而言,这些趣味有时却成了观赏障碍,他需要解释,可一解释,就没趣了!
导演还真是两难,究竟要怎么拍,才能公婆都满意、中外也通吃?
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某个时刻,我和某位导演有了以下的讨论。导演是谁?姑隐其名,读者们且看我们说得有没有道理。
张:“你觉得现在的中国电影怎么样?”
导演:“现在是什么东西都要,类型片的习惯尚未形成,正处于草创期,有许多尴尬,中国观众又人数众多,意见非常分歧。我做电影,一定会带入世界观,不这么做,国外会笑话;但这么做,可能又和中国观众抵触。中国人数众多,很难去讲,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外尚有传承、争议性,个人还有品味,所以很难去统整,你不能取悦每个人,就没个准。”
张:“是啊,华语片不像西片,一百多年来西片的品味、模式已经定型,你就用它或去反它,不论哪种片型:爱情片、文艺片、惊悚片、动作片、警匪片,喜剧或悲剧等,片中的人物塑造、谈吐举止,片子的起承转合等,都有迹可循,有规可守。如果要把这些模式直接套在华语片上,有时就不合适。而这些片型是百年来西方不断尝试、经由市场与观众多方验证所归纳出来的准则,是电影与观众所签订的一个合约、一种默契及沟通的方式。它是西方观众对各类电影内容反应的总结,中国观众当然会有所不同,人性共通处不成问题,相异处就尴尬了。难处就在这里!国外已有成规,但华语片还在摸索阶段。”
导演:“譬如冯小刚导演,吃下国内市场,却打不进欧美市场。他跟我都是谈西片怎么拍的及国内的一些怪现象。可是他这么一弄,中国观众就很吃,外面却不卖,他自己也很纳闷:‘我觉得我摘了一堆葡萄,榨了一堆葡萄汁,可是我怎么都酿不出葡萄酒来!’”
张:“当然啊,榨汁与酿酒的‘Know-How’(实践的技术、技能)不同,根本就是两套知识,两种做法!”
我想也不想就回该导演这么一句,关键在于Know-How,葡萄一样,但酿制过程不一,成品当然不同,就像给了两位导演同一本小说分别进行创作,甚或两位记者在同一现场采访同一人,新闻稿都是两个样,因为就算两人都有新闻学的训练,更何况是拍电影!
Know_How即专业知识,榨汁、酿酒都是独门绝活,两者不同,如果不知道,就去学啊!没得学,就去研发啊!
在这方面,西方的起跑点并没有赢过我们,面对西方市场,我们是新手上路,但面对华语市场,他们也是新手。我们的优势是,对于西方电影,我们还有成规可学;而面对华语的观众群,西方却无例可借。如今双方都在摸索阶段,只是课题不同,榨汁与酿酒,各有Know-How,要说难易,个中乾坤难辨,不能以常理度之,就看谁先研发出东西通吃,谁就抢滩成功!
□张靓蓓(台湾资深影评人 传记作者)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