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6日晚,演艺明星秦海璐在北京获得“2007年度最具时尚影响力伊人奖”。本次“2007伊人风尚榜”由新浪网和移动梦网共同主办,经过三个月的网络投票与专家评议,于当日举行颁奖典礼。 中新社发 张宇 摄
|
2007年9月26日晚,演艺明星秦海璐在北京获得“2007年度最具时尚影响力伊人奖”。本次“2007伊人风尚榜”由新浪网和移动梦网共同主办,经过三个月的网络投票与专家评议,于当日举行颁奖典礼。 中新社发 张宇 摄
|
中国国家大剧院2008年开幕大戏———《红玫瑰与白玫瑰》去年底在上海预演获得好评后,将在即将到来的情人节再度“绽放”,并于2月14、15日在东方艺术中心加演两场。作为剧中最受关注的女主角,毕业后首度踏上舞台的秦海璐在剧中饰演的“红玫瑰”,更是获得了观众的好口碑。在第二轮演出前夕,记者专访了秦海璐。
关于张爱玲
她就是一部《传奇》
谈到对张爱玲的理解,秦海璐坦言:“就像她最有名的那本《传奇》一样,她给我的感觉就是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理解她,有时候又会觉得根本看不清她,我想她就是这么一个带着传奇色彩的普通女人。”
至于张爱玲的魅力,秦海璐回答说:“我觉得张爱玲的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种生命力。她的作品基本都有丰富的背景,有曲折的故事,有鲜明深刻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人读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对作品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甘愿承受改编的压力,也要把自己眼中的张爱玲重新演绎一遍。”
关于角色
我误解了近10年
尽管一直很喜欢张爱玲,秦海璐也表示自己误解了她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近10年。在秦海璐看来,此次演出的最大收获在于“重新认识人物后的全身心投入”,“挑战加畅快是我参演这部《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最大体会。挑战是来自于对‘红玫瑰’的重新理解,畅快则来自重新认识人物后的全身心投入。”
“我曾经以为‘红玫瑰’是风尘的,是有很多情人的,但原来这些全都是误解。”秦海璐直言:“张爱玲给我们描述的红玫瑰是一个拥有婴儿般心智和成熟妇人身体的最具诱惑力的结合。她是一个很有婚姻感的女人,当她爱上了佟振保,她立刻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王士洪,她觉得她爱上了别人,就不能再花丈夫的钱,不能再住丈夫的房子,不能再姓丈夫的姓。当她知道了佟振保不能与她结婚的时候,她选择了静静的离开。这样的一个女人,是单纯的,是热烈的,是可爱的,是令人心疼的。”
关于成长
靠内在魅力去征服
导演田沁鑫对于《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定义是“这是一个讲述成长的故事”,那么初涉舞台的秦海璐是否也从中获得了成长呢?“我一向认为演员想通过某个角色突破自己是一个很可笑的想法,导演找到你,就说明你身上有着和这个角色相契合的部分,导演要的不是你突破,而是你真诚地表达。”秦海璐说:“其实一开始排练我演‘红玫瑰’特别拧把,因为我始终觉得自己更像‘白玫瑰’,后来是导演让我认清了自己,她说:‘海璐,你不知道自己哪里好,你就是‘红玫瑰’。”
前一阵的新专辑发布会,秦海璐一身休闲装、一双运动鞋就去了,让人瞠目结舌,她自己倒不以为意。她坦言:“年届三十应当完成从外表美到内在美的转变。其实女孩子谁不希望自己长得漂亮?尤其我们学表演的。以前人家说我不漂亮,我假装无所谓,其实我挺在意的。但是现在我不想假装了,要是有人说我不漂亮,我会很直接的告诉他,我很介意你这么说。不过我更觉得,我就要30岁了,我不用靠那些外在的修饰去赢得别人的赞赏,我会靠自己内在的魅力去获得大家的认同,让大家看到什么叫做漂亮。”
关于唱片
圆妈妈的一个梦想
除了尝试舞台剧,秦海璐在音乐方面也有自己的计划。她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我在话剧开始排练之前一直在录制我的第二张音乐专辑《单行线》,这张专辑音乐以bandsong为主,还会加入Trip-hop、电子、民谣等多种音乐元素。”
据悉,专辑《单行线》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秦海璐介绍:“一是主动的执着,人生会有许多岔路口,其实最初的选择权是在我们自己手上的,选择了这条路,无论走得多么艰难,都要努力打起精神坚持到底。而另一方面,选择了这条路,我们就没有掉头重来的机会,只能一步一步走向未知的以后。”
之所以会想要出唱片,秦海璐表示:“其实出第一张专辑的时候,是为了圆妈妈年轻时唱歌的梦想,我妈妈特别喜欢唱歌,而我也希望可以尝试不同领域的工作。那如果第一张算是入门,到了这张,我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意见,音乐上唱片公司都找了很专业的人来做,我只是凭感觉,但是我会在态度和内容做更多的表达,第二张是比较自我的一张。”此外,秦海璐会开拍另一部电视剧和一部电影,而她的个人演唱会也在筹备中。
关于慈善
做好事也要看效果
此前曾有报道称,秦海璐对现在的一些慈善活动的方式不太赞同。
说起自己对慈善的理解,她表示:“我觉得现在各种各样名目的慈善活动太多了,可能大家一听‘慈善’就觉得是好的事情,就应该参加。但是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效果,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努力是否真的帮到了需要帮助的人们。
记者|朱渊|文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