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导演固定与一个女演员合作,并不新鲜。仅中国内地而言,早有张艺谋和巩俐,后有贾樟柯与赵涛,王全安与余男应是最低调的一对
★ 本刊记者/孙冉
2月19日(农历大年初一)凌晨,第57届柏林电影节颁奖典礼上,中国影片《图雅的婚事》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这是继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和1993年谢飞的《香魂女》和李安的《喜宴》之后,相隔14年中国影片再次获此最高奖项。
王全安在发表感言时兴奋地亲吻女主角余男。两人合作9年,仅有的3部作品都送去了柏林参展,此次获奖有点终成正果的感觉。
余男的表演也是影片最大的恋悖子呈胶蟪ご?分钟的热烈鼓掌是对这个年轻演员的直接肯定。
王全安每一部作品都能看到余男的身影,每个女主人公都带有鲜明的余男印记,很多人称她为王的“御用女主角”。王全安说,这是因为无法把要做的事情和别人联系起来,自己做片子的复杂度,一般的演员根本不能在短时间之内领悟。
余男说,自己对电影的期待和选择,表演方式都和王比较契合。他对女性个性的表达,是她认为最好的。一次又一次合作的成功也证明这一点。
“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人”
余男算是国内最低调和低产的影后了。和王全安合作的仅有的三部电影,却为余男拿下法国杜威国际电影节(2000年《月蚀》、2001年《惊蛰》)、中国电影金鸡奖(2003年《惊蛰》)、法国巴黎国际电影节(2004年《惊蛰》)、中国大学生电影节(2004年《惊蛰》)、中国电影表演家协会(2004年《惊蛰》)等数个最佳女主角。
见到余男,第一感觉是她的随和。穿着普通,素面朝天。完全不像一个获过多个电影节奖项的影后。不回答问题时她低头抽烟,说话时很认真地看着你,黑亮的眼睛充满笑意。
余男不很善谈,一旁的王全安总是熟练地把记者的话题接过来,似乎怕她说错话。但比起滔滔不绝的王全安,余男实在得很可爱,一个典型的东北女孩。
9年前,余男还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读大四,特立独行,每日逃课看片。王全安则是个西影厂写剧本的,整天昏昏噩噩。
有一天,王全安终于写累了,打算拍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就叫《月蚀》。
王全安拿着《月蚀》的本子找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第一次和余男见面时,她正在和人吵架,对方还是老师。王全安默默看在眼里,觉得这个女人很不一般。
那时他对余男的印象只是,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人,应该来演艺术片。
可余男自己最清楚自己,用她的话说,她当时反叛得厉害,不爱上课,逃避老师,每天白天泡在拉片室看片,晚上彻夜看书。
拿到王全安的本子,余男没有看到一点艺术片的感觉。她觉得角色还算简单,大胆地接下了。
《月蚀》讲述一个女人的白天和黑夜。前者积极向上,后者放任堕落。一人分饰两角,人格分裂到了极至。
在后来的合作中,王全安在余男身上看到的这一特质,就是在心底深处,这个女人随时都可以像火山一样爆发。
两个人一合作,问题立马出现。
余男感觉王全安简直就是个神经质,而且严格得让人害怕。每天余男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艺术片的女主角的确不好当。”
《月蚀》杀青后,直奔电影节,在随后法国的杜威电影节上即获得最佳女主角。
这倒让余男不安起来。难道我真的就那么好吗?这个问题影响了她好久。
余男觉得拿奖也该慢慢来,有个苦尽甘来的过程,这么早成名,她很怕成为一个终结。
获奖为余男带来了名声和关注,法国商业片《狂怒》找到了她。
远赴巴黎生活了近一年,学语言,排练,实际拍摄。全剧组只有她一个亚洲人,但余男脾气丝毫未变。她同样会为了一句听似平淡的外号跟导演翻脸。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