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情怀、家庭亲情、夫妻爱情、朋友情谊、人民情感……紧紧围绕着一个“情”字,在纪年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大型文献纪录电影《情归周恩来》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典藏的有关周恩来以及邓颖超的目前尚未公开过的影像资料为依托,带领观众走进了伟人波澜壮阔、博大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3月3日,由刘劲和唐国强主演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开播,这部戏的亮点同样是把伟人当成普通人来刻画,力求“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周恩来”。
近年来,像这样努力和观众拉近距离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电影电视都是拍给观众看的,怎样让自己的作品拥有更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一直都是困扰着创作者的难题。
把民族精神融进“家”里
2008年新年伊始,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并推出的电视剧《闯关东》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主人公朱开山一家跌宕起伏的命运立刻抓住了观众的心,而剧中所反映的中国人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创业精神,也很快就成了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
说到《闯关东》,观众纷纷表示,该剧大气恢弘、情节曲折感人,剧中人物的坚韧精神和勇气令人敬佩、回味无穷。而作为业内人士,专家们则从剧中发现了成功的“捷径”:正确的创作姿态、价值取向和对艺术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产生影视剧佳作的前提。专家们一致认为,用百年传奇辉映民族精神,是《闯关东》成功的主要原因。“该剧将‘家族史’与‘社会史’相融合,有历史、有人物、有故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认为,《闯关东》以其史诗和传奇的有机结合,更以集中强烈的民族精神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我们的历史剧大多是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即使年代剧,也大多写名人、商人、老爷、小姐,年轻观众很难了解在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忧虑。”谈到创作出发点,《闯关东》的编剧高满堂表示,我们不想借一个历史的天空去玩味欣赏宫廷权术,去抒发没落贵族小姐少爷之情之慨,我们荧屏上这样的东西实在过多了,于我们民族精神健康无益。
主旋律也能既叫好又叫座
《闯关东》的成功证明,只有尊重艺术规律,主旋律电视剧才可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近几年国产电影尤其是主旋律电影崛起,所占市场份额在逐渐提高。《云水谣》是一部反映革命青年爱情悲欢的电影,2006年年底该片上映时,获得4000多万元的票房,超过同期上映的进口大片。2007年年底以来,贺岁片《集结号》同样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并以2.6亿元坐上了贺岁档票房冠军的宝座。这些广受欢迎的主旋律影片,普遍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主旋律影视剧越来越好看了!”在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的媒体和网友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地各部门近年来加大精神文化产品创作力度,进行多样化的艺术实践,努力打造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2007年以来,我国电视剧创作总体上呈现百花齐放、健康向上的繁荣发展局面,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化地表现时代生活的电视剧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大批弘扬主旋律的电视剧凭借独特的艺术视角、高超的创作理念、丰富的拍摄手法,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时至今日,《亮剑》、《士兵突击》、《恰同学少年》、《闯关东》等优秀电视剧依然是众多电视台的重播首选,《集结号》、《我的长征》、《云水谣》等优秀电影作品不断刷新着票房佳绩。这批主旋律影视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彰显民族精神,在题材上高屋建瓴,在创作上独具匠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突破传统叙事窠臼,处处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更令创作者欣慰的是,这批主旋律作品赢得了青少年观众的广泛喜爱。《亮剑》中“亮剑精神”成为众多青年的口头语;《士兵突击》引起了“80后”的强烈共鸣,“不抛弃、不放弃”,成了他们广为认可的价值追求;《集结号》同样受到年轻观众尤其是学生的热捧。
国家发展需要精神引领
“从观众的不热衷甚至有抵触,到重新赢得观众信任,主旋律影视剧转变如此之快,让我们认识到:要创作打动人的作品,就要彻底颠覆刻画人物上的陈旧套路,以细节塑造有血有肉的人,防止英雄‘脸谱化’,在制作中力求真实感人。”一位资深电影人说。
研究主旋律影视剧走红的原因,专家们认为,艺术家只要怀着对生活的激情投入创作和演出,并充分尊重艺术本身的规律,就能够奉献出思想性和艺术性并重、感动人启迪人的主旋律作品。
“我一直认为一个有出息的作家,一个有责任感的编剧所写的作品应该有利于民族的精神健康,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高满堂直言,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想通过电脑获取资料、体验,是徒劳的。
而在《士兵突击》导演康红雷看来,成功的路只有一条,“就是创作者一定要深入到你想表达的生活里——这也是创作各种题材优秀作品的共同规律。”
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王卫平说:“近两年国内的电视剧创作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我们的艺术家们开始沉静下来,开始回归艺术规律本身。”他认为,这两年来影响很大的电视剧,虽然题材风格各不相同,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它们都在寻找和提炼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振兴所不可或缺的。本报记者 吴晓东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