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尤小刚执导,旅美学者李亚平担任总撰稿人的24集历史故事电视纪录片《前清秘史》在北京卫视已经播到尾声。
导演尤小刚透露,该片收视率已经超过了很多同档的电视剧。记者采访中,观众对该片的形式一片称赞声,但对该片的内容和主持人也有颇多争议,对片中的大主角李亚平的普通话发音,解说词风格,还有片中的历史观点都产生了质疑。
播出反应
前两集收视率超部分电视剧
昨天,记者采访尤小刚了解到,BTV-1对电视剧的考核标准是收视率达到2%,《前清秘史》开播第一天前两集的收视率是2.2%-2.3%,超过了很多同档播出的电视剧,这几天收视率还在逐步走高中。
这也让揪着一颗心的尤小刚终于轻松了起来。“我还问了收看的观众群体,发现很多‘80后’也在看这部纪录片。”
“《前清秘史》是个纪录片,在电视剧时段播出,居然有这样好的收视率,我要谢谢观众,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尤小刚说。
导演透露
下部纪录片《隋唐秘史》
《前清秘史》的播出效果不错让尤小刚有了信心,他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他计划完成《隋唐秘史》的纪录片。
原本他们是计划先拍电视剧系列的,但现在考虑到纪录片的特殊性,决定先拍纪录片,再做电视剧,然后将纪录片的内容用在电视剧中。目前,文稿李亚平正在写。“我非常高兴能找到一种新的叙事方式,观众也能很快地接受,《前清秘史》算是给这类作品做了一个试验,成功了。”
观众质疑
1 为什么让李亚平来主持?
总撰稿人李亚平担任主持人是观众质疑最多的,该片开播前记者就提出过疑问。《前清秘史》播出后,这个问题果然也是观众争议的地方之一。
有观众就表示,李亚平很多字发音不太准确,为什么找他来主持,而且他主持的部分,有些不是平视的镜头,而是侧面给一个镜头,他也不面对,感觉就像观众在偷看李亚平说话似的,很奇怪。
2 口语化解说削弱历史感?
该片吸引观众并且引起观众争议的一点就是讲述历史口语化、生活化,看过该片的不少观众就指出,在形容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前清秘史》用了很多现代化的语言。
比如在说皇太极时,片中解说就称他为“工作狂”,还有在提到万历皇帝时,会冒出一句“皇帝不明白,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自己?”这些现代、时尚的语言让一些观众感到新鲜,但也有一些观众对这种叙述方式感到不舒服,觉得削弱了历史感。
3 主持人历史观点片面化?
在该片的观众反映中,很多观众认为李亚平对历史的看法还比较客观,对一些被篡改的历史进行了还原,比如对八旗制度落后性的看法,但也有部分观众对李亚平的观点持有异议。
有观众就指出,李亚平本人是有明显的历史判断的,只通过他的看法来讲述的历史,会不会个人倾向明显,而且《前清秘史》个人特色又比较突出,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片面的历史。
片方回应
“更能体现该片的特色”
在《前清秘史》开播前,李亚平表示自己对做主持人很不自信,“我长得肥头大耳,普通话也不标准,很怕观众会骂我走关系当上主持人。”尤小刚说,李亚平担任主持是他一再坚持的,这样更能体现这部纪录片的特色。
对于侧面镜头的问题,尤小刚表示,这本来是怕一个镜头太单调增加的,“确实有点问题,我们下次会改。”
“观众的适应有个过程”
尤小刚表示,“我们是根据李亚平的《帝国政界往事》来做这部纪录片的,当年《帝国政界往事》长期高居销售排行榜前列,最重要就是讲述历史非常生动,讲述历史口语化、生活化本来就是李亚平的特色,也是吸引人的最重要点之一。”
尤小刚觉得观众适应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可能第一次听觉得不那么适应,但多看几集,就会觉得这种叙述方式简单明了。
“我们不想跪着看历史”
李亚平表示,他首先能确保这部纪录片中的每个细节、历史事件在历史典籍中全都有出处,不会有那些明显的历史硬伤,他同时也表示,自己只是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历史。
李亚平表示,他看不惯国内一些历史题材电视剧无原则地给帝王歌功颂德的毛病,在一些历史剧中,只看到对他们的歌功颂德。“我们不想跪着看历史,而想平视地带观众看看历史。”
-相关链接
纪录片《前清秘史》一共用了四部秘史电视剧的画面,分别是《孝庄秘史》、《皇太子秘史》《康熙秘史》和《太祖秘史》。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