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陆毅、黄奕、李小冉……全明星阵容翻拍巴金名著《家》,近日在各地荧屏登场。翻拍经典有难度众人皆知,更何况是巴金名著,又有孙道临经典电影版在前,观众的挑刺在所难免,更何况导演汪俊一开始就放话:“观众可以把它当成比琼瑶剧有趣,比历史剧轻松的剧集来看。这个《家》,应该更有活力,更适合年轻人看的。”那么,焦点问题呈现——新版《家》,你究竟拿什么来吸引年轻观众呢?
质疑一:剧情拖沓,“绑架”太离谱
观众评论:
改编应该有个度
我不得不说说《家》的编剧,不说别的,单看觉新和梅芬两人之间的感情刻画,就让我对这部连续剧打低分。编剧大人完全用当代人对待感情的视角和态度改编民国早期人们的爱情。“觉新初九在琴家里抱住梅芬”的那段已经够让人惊叹的了,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居然还有“觉新和梅芬一起被绑架”的桥段。这实在是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导演回应:
新《家》是给年轻人看的
面对评论,汪俊表示,自己从一开始就是要拍给年轻人看的,“这部戏就是用青春与爱情来打动观众,它会是一部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情感大戏。”
汪俊说:“原著的主题在于反封建,号召当时的年轻人努力冲破旧思想的束缚,但今天的年轻一代对巴老的作品已经开始陌生。如果完全按照巴老原来的反封建主题,显然与时代有些脱节。我觉得,对巴老最好的尊重方式就是让更多的人去看他的作品。中老年人对《家》不会陌生,所以这次改编主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吸引年轻人观看这部作品。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动人的情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所以新版《家》把重心放在描写年轻人的爱情上。”
同时,汪俊表示,原著中一开始并没过多地谈及觉新与梅芬的情感由来,而在此次新剧中,剧情详细渲染了觉新与梅芬的青梅竹马情,为此后的觉新痛苦地另娶他人、怀念梅芬等剧情作了铺垫,可视性更强、故事性更强。
质疑二:演员发挥欠佳
观众评论:
气质演技与原著相去甚远
至于说到角色,觉新这个角色,黄磊塑造得不是很成功(可能和剧本也有关系)。几个女性角色方面,李小冉和薛佳凝都不错。至于琴,我很失望,演员无论是在气质上,还是在演技上都和书中的琴相差太远了。
导演回应:演员表现都不错
针对观众的质疑,导演汪俊对演员的表现逐一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黄奕:黄奕的表演越发内敛了,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戏她完全是沉下来演戏,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而且眼泪说下来就下来。
黄磊:黄磊身上散发出的人文气质与觉新的形象很吻合,很容易找到那个年代的感觉。
陆毅:陆毅的阳光、率真在这个戏里表现得很充分,非常有张力,很适合觉慧这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李小冉:小冉的气质很像梅芬,分寸把握到位。
薛佳凝:薛佳凝把鸣凤那种小姑娘的单纯演得很到位,她眼神和形体等细节方面表现很好。
演员回应:什么角色都能演
黄奕自述:我是片方最难选择的,他们对我都是停留在“小燕子”阶段,希望我演喜气点的鸣凤。但看完剧本后太喜欢瑞珏了,她的个性中掺杂着阳光、隐忍、大气、包容,很有挑战性。
陆毅自述:第一天拍梅表姐死,大哥狂哭我陪哭;第二天拍鸣凤死,我嚎啕大哭其他人陪哭;第三天瑞珏死,大家一起大哭……有一场哭戏我酝酿了很多天,经历几番哭戏大考验,我觉得现在自己什么角色都能演。
黄磊自述:用“言情”来形容这部戏的话,是对巴老作品的不尊重。但,好的故事一定是言情的。新版《家》是通过主人公感情的变化来折射反封建这个主题。 新 晨
链接
《家》的影视版本
1941年上海“新华”版电影《家》
1941年,上海新华影片公司拍摄了第一个电影版本的《家》。导演是卜万苍、徐欣夫等。时年31岁的梅熹饰演男主角觉新。当时孤岛影坛的“四大名旦”:袁美云、陈云裳、顾兰君、陈燕燕悉数参加了《家》的拍摄。群芳竞艳,倾国倾城。巴金对此片的评价是脱离生活,太漂亮太时髦了,不够质朴。
1953年香港电影《家》、《春》、《秋》
香港中联电影公司成立首部诞世之作,那就是用心地推出了电影《家》、《春》、《秋》。统领系列的是高觉新,由吴楚帆饰演。整部片子有着挥之不去的浓烈忧郁氛围。《春》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荣誉奖”。吴楚帆到北京领奖,与巴金相拥而泣。
1956年上影版电影《家》
上影厂的《家》扫除了前两部“绝对大片”的华丽布景与服饰。饰演觉新和瑞珏的是孙道临和张瑞芳,瑞珏成为了第一女主角,而与此前觉新和梅芬的爱情为主线不太一致。觉新牺牲在大家族里,把弟弟给送出去战斗了。
1987年电视剧版《家》、《春》、《秋》
19集的精品。1987年的电视剧《家》、《春》、《秋》,荣获第七届“金鹰奖”优秀电视连续剧奖。在剧中,觉新最后走上了绝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电视剧《红楼梦》的陈晓旭和张莉。张莉的角色从雍容富态的宝钗变成了美丽的丫头鸣凤,角色的反差稍微大一点。而陈晓旭,则完全令人们陷入梅表姐就是林黛玉的联想中无法自拔。当陈晓旭站在梅花丛中微笑时,有比葬花更动人的效果。 杨 子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