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张学良、蒋介石、杨虎城(从左至右)分别由胡军、郑玉、刘交心扮演。 反映“西安事变”前因后果的36集电视剧《西安事变》正在央视八套热播,由于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耳熟能详,观众对该剧十分关注。看过经典电影《西安事变》以及电视剧《张学良传奇》《张学良》,很多观众认为胡军出演的少帅张学良,与真实形象差别太大。另外,习惯了蒋介石、毛泽东等人口音的观众,对两人说起普通话来也感觉不太适应。《西安事变》导演叶大鹰、编审王浩昨天接受本报专访,他们认为胡军版张学良有独到之处,全剧最出彩的人物是郑玉演的蒋介石。
-剧情
《西安事变》有揭秘性
电视剧《西安事变》讲的是少帅张学良从“剿共”到“联共”,再到兵谏逼蒋抗日的变化过程以及政治背景。导演叶大鹰称,他并没有因为有老版电影在前而感觉到压力,“20年前,国家政策和历史资料都对电影的拍摄有所制约。这次拍电视剧,中央政策非常鲜明,要求真实,把《西安事变》的前因后果讲清楚”。
编审王浩称,电视剧《西安事变》是第一次把“西安事变”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做详细的揭秘,“为10多天的历史拍36集戏,好多人觉得奇怪,其实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事情。史学界近年来对西安事变的研究成果不断,改革开放以后,对张学良本人的采访,海外的一些资料也都有新的揭示。站在这些成果上,我们想拍一部电视剧,以西安为轴心,讲当时的中国时局,讲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做法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后来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内幕。”
王浩说,“西安事变”发生之前的很多事情以前的影视作品没有讲过,因此这部电视剧带有揭秘性质。“比如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关系,张学良怎么去的西安,跟共产党是什么关系,跟蒋介石是什么关系,跟宋美龄的关系,都非常复杂。如果没有前面的娓娓道来,很难想象他为什么抓蒋介石,有因有果,电视剧把这个因讲得特别清楚。”
王浩透露,《西安事变》剧本写了三稿,耗时两年半,编剧都是党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大量史料都是真实的,“只是取舍问题。为了可视性强,对历史人物戏剧化、艺术化。”
-演员
胡军凭知名度被选中
看《西安事变》,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胡军长得不像张学良。对此胡军本人也承认,除了身高差10厘米,肤色不同外,他还一句东北话也不会说,只能靠演技来弥补外形上的差别。叶大鹰也说,选胡军是看中了他的演技和知名度。
王浩透露了选角的幕后,他认为演员长得完全像张学良不太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找这样的特型演员。“寇振海在《张学良传奇》中演张学良后成名,刘劲后来也演过张学良,都很优秀。也没有人说他们长得像张学良,主要还是演技好。”王浩认为,胡军在演技、市场号召力方面都比较合适,“帅气、英俊方面有接近的地方,也不是完全不沾边。”他觉得胡军版张学良有亮点,“张学良作为民族英雄和传奇人物,他有很多陋习,比如吸大烟、赌钱,而当历史重任落到肩上时,也有人性闪光的时候,同时这个人物很复杂。胡军从心里面把这个人物读懂了,比如他表现张学良侠义的一面、大少爷的气势,把握得尤其突出,恰到好处,太野了也不对。到了‘西安事变’中,处理重大危机时,内心焦虑、焦躁而表面上处变不惊,他拿捏得也比较得当。”
-幕后
边角人物花费不低
《西安事变》剧中出现的人物众多,选角令导演叶大鹰觉得很有难度,不少演员选出来之后还要与剧中原型的家属见面,比如扮演杨虎城的刘交心,就得到了杨虎城女儿的认可。叶大鹰认为,《西安事变》的演员阵容非常齐整,表现都很好,蒋介石、宋美龄、阎锡山等人物塑造得非常到位。
让郑玉出演蒋介石,王浩透露曾几经波折,“选过几个演员,都是腕儿级的,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成。选中郑玉是非常偶然的机会,他是新疆演员,之前演了很多戏,但都不是特别重要的、主要的角色。给他做完造型后觉得他最合适,眼睛里的神采也合适,就冒险用了他。”王浩说,郑玉特别用功,“他看了很多资料,对人物进行研究,拍了一个星期后,他完全找到了感觉,把蒋介石的犹豫、内心的东西都表现出来了,我认为这是继孙飞虎之后,又一个成功的蒋介石。”不过,观众对几位主要人物满口普通话颇有些不习惯。王浩表示,用普通话是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定,现在要求在荧屏上推广普通话。
王浩说,找齐现在的演员阵容很不容易,前前后后折腾了几个月,一些边边角角的人物也花费不低。比如请霍思燕演赵四小姐,“这个人物没有太多戏,给演员发挥的空间少,但霍思燕把握分寸非常准确,没戏可演时才能显出优秀演员的能力。我们当时就想找演过一号角色的演员担纲,做到举手投足、一言一语都非常准确,哪怕是边边角角的人物,我们也不能失分。当然,她是很有名的演员,费用也不低。”
记者 许青红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