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美剧迷,据说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集中在白领阶层。这些人可能很少想到“罢工”这个词,偶尔想到也觉得那是蓝领阶层的事。但是他们的美国偶像,那些满脑子智慧的美国编剧们,罢工了。中国媒体好像比他们更有智慧似的,很快就下结论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美国编剧的收入并不很低。据报道,好莱坞编剧的平均年薪为20万美元,大牌编剧一个电影剧本就可拿到四五百万美元。相比之下,附近的洛杉矶县去年的人均收入才5.26万美元,全美人均收入为2.5万美元。
影视剧制作人联盟指责编剧协会说,他们选择了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从经济上说,罢工对谁都没有好处。编剧不干活,就意味着导演要停工,演员要休息,观众要换台,广告要停播,一环套一环,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谁可担当?从个人来说,底层编剧也许本来无活可干,可是大牌编剧收入颇丰,不敲字损失巨大。当然,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广大观众也损失了更多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
我们这些看热闹的媒体,自然也就发出了上述廉价的感叹。言下之意,要么他们都特别傻,否则总该为自己想想未来;要么他们的政府太无能,这么明显有害无利的事也不制止。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他们所获得的首先是一种表达和抗争的权利。权利远远大于眼前的蝇头小利。从长远来说,维护权利也就维护了利益。从更大范围还可以说,一个有维权能力的人,才有独立意识,也才有创造力。从社会运行上看,这种谈判与罢工维护的是一种博弈的机制,这种机制将使利益各方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让整个社会更有序地良性发展。
我们这里没听说过编剧集体罢工上街游行,有什么事都忍着,打掉牙齿也往肚里吞,是不是就多赢了呢?既然有那么多人在看韩剧、日剧和美剧,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一个刻薄的说法是,我们这里的编剧无工可罢,或者说他们早都罢工了——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呢?这么多电视台等米下锅,这么多观众嗷嗷待哺,那么庞大的作协和剧协,一年编了几部好戏出来呢?
严格说来,不干活不等于罢工。身在作协或剧协而不干活的人太多了,但他们只能算是怠工、停工、偷工减料、失业或者转行。罢工是指一种有预谋有组织的抗议行为,带有谈判条件,并且存在谈判机制。
罢工当然不是创作的必要条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一天作协或者剧协开始为作家和编剧们争取权利了——经济权益或者创作自由——那么我们看到好剧的机会也就更多了。
最新的消息是,美国编剧协会和影视制作联盟又坐到谈判桌前了。看来我们的媒体多虑了,人家出了一口气,价钱还得照谈,怎么就输了呢?
文/长平 作者系南都周刊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