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自经典电影《舞台姐妹》的33集同名电视剧正在北京台热播,该剧在表现两对舞台姐妹戏曲人生的同时,讲述了越剧的发展。很多观众认为,不用越剧演员担纲主演导致该剧失去了应有的韵味。导演巴特尔则表示,对该剧而言,演员表演、塑造人物是第一位的,唱戏不是主体。
剧情:加入抗战为越剧改革铺垫
四十年前的电影《舞台姐妹》曾引起轰动。巴特尔说自己和很多人一样,“小时候我就特别爱看电影《舞台姐妹》,因为怀旧,对它有感情。但从今天的审美来看,电影版《舞台姐妹》太简单了。因为历史原因,电影里更多地强调阶级关系,人物写得简单,而为什么要改革越剧,没有太多依据,而且电影里对抗战八年一晃而过,只有几个标语。”巴特尔说,他对电视剧版最满意的地方就是把抗战氛围加了进去,“战争导致妻离子散,越剧演员上前线慰问,让大家看到越剧有这么大的力量。艺术的魅力在那儿,再加上江波的引导,这样进行越剧改革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选角:用越剧专业演员风险太大
在电视剧《舞台姐妹》中,由于梅婷、苏岩两位女主演都不会唱越剧,尽管非常用心地学习,但依然被观众评价为只有身段,没有神韵。不少人认为应该从专业越剧演员中选角。对此,巴特尔解释说,《舞台姐妹》最主要的还是台下戏,“唱越剧的戏份很少,主要是拍台下的戏,讲人物命运。如果一味强调戏曲就成了戏迷看的东西,会失去一部分观众。”巴特尔认为,找越剧演员风险很大,“即使会唱越剧又年轻漂亮,但如果没有演戏的经历,人物感情戏演不出来,效果也会打折扣。”之所以用梅婷、苏岩这样的熟脸演员,巴特尔称也是投资方的意思,“人家是出钱的人,他们要从商业角度来考虑。”
点评
何赛飞四人中演得最好
目前,观众反响最好的是扮演商水花的何赛飞,认为她一招一式都非常到位。巴特尔也认为何赛飞的表演最出彩,“印象最深的是她最后上吊的那场戏。她看着那个上吊绳,突然有了一丝笑意。她这一笑代表了很多,她让人觉得死了比活着痛快,她通过这个微笑,告诉秀竹‘我来了’。”在后期剪接的时候,巴特尔特意加了一个秀竹的画面进去,效果非常感人,很多人看到这里都哭了。
何赛飞1985年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学的就是越剧,巴特尔认为她的越剧演员身份帮了大忙,“她是所有演员里最先定下来的。”尽管何赛飞表演出彩,但有观众认为何赛飞年纪太大,与李诚儒饰演的唐如龙打情骂俏时多少有点别扭。巴特尔说,何赛飞的年龄其实跟角色年龄差不多。何赛飞也认为自己的年龄刚好合适,而且电视剧版商水花比电影版更饱满。她说:“她还想过抗争,思想上有过转变,这个商水花会更加让观众难以忘怀。”
史依弘气质与角色吻合
观众认为史依弘演出了角色的聪明伶俐、大方得体、左右逢源,让人感觉到角色的清新、温婉。巴特尔则称文秀竹讨巧的原因是史依弘跟角色的气质非常吻合,以致看不出表演的痕迹。史依弘在剧中的越剧表演也让人印象深刻,但她并不是越剧演员,她学的是京剧,主攻青衣、刀马旦。史依弘认为戏曲有共通性:“文秀竹是个越剧红小生,我有京剧功底,虽然越剧比京剧婉约些,但基本的招式还是相通的。”
梅婷的角色写得不够好
作为剧中戏份最重的角色,巴特尔认为竺春花这个人物写得不是特别理想,“电影中也是如此,虽然电视剧有所丰富,但还是比其他几个角色干涩。她没有情感上的内容,就是越剧歌星,比较难演。”梅婷则表示很喜欢春花这个角色,“春花能在旧上海的大环境下给自己立下不收礼、不认干妈、不唱堂会的规矩,还敢于进行越剧改革,建自己的剧院和学校,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很难做到,在现在也很难做到。”
苏岩的个人创造比较多
苏岩扮演单纯盲从的邢月红。巴特尔认为在这个人物上,苏岩的个人创造比重很大,“拍戏时每天都看她在揣摩剧本,还经常与我商量如何改进一些小细节。她是山东人,为了演出江浙女人精致与温顺的感觉,特意在台词中加上一些江浙口音,这些不是我逼她的,是她为了角色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