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史系列第四部《康熙秘史》上周起在电视剧频道开播,首播收视率就冲到5.7,是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最近几日收视率有所下滑。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沪上观众,发现大部分人都是因为无法接受该剧对于康熙、鳌拜等几个历史人物颠覆性的塑造,所以看不下去了。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主创,尤小刚导演认为《康熙秘史》并非“颠覆”而是“还原”:“康熙王朝已经拍得太多了,我们既然讲的是秘史系列,秘在何处?怎么认识康熙的年轻时代?秘史就是要在历史的字里行间,推敲、还原历史真相。”他很自信地表示,《康熙秘史》越到后面越精彩,收视率一定会再上去。
争议康熙不像康熙?
《康熙秘史》在开播之初就一直声称该剧塑造了一个有缺点、狂放不羁的少年康熙,意在“还原皇权一个‘人性’的反思,”。然而看惯了康熙在各影视剧中英明神武、睿智老成的形象,观众显然对夏雨版的康熙不太买账,除了指出他“形象差”、“气质差”外,原本被主创解释为“狂妄、浅薄和肆意妄为”的青春行为,也被观众理解为是小肚鸡肠、心胸狭隘、没有主见,直言“这个康熙根本就不是那个历史中的‘千古明君’”。
尤小刚:15岁的康熙绝不可能天生就有雄才大略,从人性的角度来考虑,做了8年摆设的康熙是个叛逆的、冲动的少年,不可能一下子就具备千古明君的全部素质。他的执政能力是没有经过考验的青涩稚嫩,羽翼未丰却急于亲政。这里的康熙是一个既有雄心壮志、满腔抱负,又有年少轻狂的莽撞和执拗,以及面对青春的压抑和迷茫的有缺陷的皇帝。
夏雨:其他的影视作品可能会表现少年康熙如何老成、如何淡定、如何果敢等等,很多观众可能习惯了。但是我总觉得有点假,至少《康熙秘史》中的少年康熙,我认为是真实的,我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就是,他开始像野马,但他具备成为良驹的潜质。我演的时候肯定是尽力了,但我无法左右观众是否满意,有争议很正常。争议鳌拜不像鳌拜?
鳌拜向来都是各类清宫剧中的大奸臣,到了《康熙秘史》中却成为了大忠臣,虽然开播前尤导已经解释过很多遍,鳌拜是权臣而并非奸臣,但仍有很多观众对这样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示质疑。
杜雨露:之前众多影视作品中,都是以反面的角色来塑造鳌拜,不了解清史的观众们也不能藉此了解鳌拜被擒之后发生了什么,历史是如何评价鳌拜功过的。
鳌拜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他性格中有许多莽撞草率,三朝重臣又凭着一身显赫的战功,也毫不掩饰对少年康熙的轻视。不过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个对大清不忠、要造反的奸臣,他身上其实有许多悲壮的东西,在被设计擒拿之后,他大彻大悟,体现了一代英雄向命运低头的悲情色彩。我有幸成为影视作品中还原鳌拜本来面目的第一人,观众们能够认可我这个不一样的鳌拜,那我就成功了。
争议秘史像情史?
自从历史剧《秦始皇》被炮轰情爱戏太多,甚至有人提议应改名为《秦始皇和他的女人们》之后,观众似乎就对历史剧中的爱情故事特别敏感,偏巧《康熙秘史》一上来讲的几乎都是康熙、纳兰、青格儿以及惠儿四人之间纠葛的“情史”,于是观众的牢骚又来了,直言“《康熙秘史》倒不如改名为《康熙蜜史》”。
尤小刚:“秘史”系列其实就是在大历史的背景下说一些不为人知的人、事,以及他们的感情故事,因此感情肯定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之前几部“秘史”系列都是以感情为基调的,《康熙秘史》到了第6集以后,小皇帝和鳌拜的冲突多起来,爱情戏转移到除权臣、平三藩等政治斗争上,是秘史还是情史,观众继续看下去后自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