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娱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谭飞叫板大报评论员:“空谈”红楼选秀可以休矣

2007年01月19日 10:54

  中新网北京1月19日电 题: “空谈”红楼选秀可以休矣

  作者 谭飞

  “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北京赛区总决赛近日顺利结束,虽然主办方北京电视台在某些技术细节上未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总决赛当晚平均达到九点二的收视率,还是反映出这个活动受到了观众相当程度的喜爱。北京电视台在各地方电视台“奇招迭出,妙计频生”的情形下扬长避短,坚持“内容为王”的制播方针,取得了奇效,获得了电视台、新《红楼梦》电视剧、观众三方“共赢”的预期效果。

  但对“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的质疑从未停止,昨日,某大报“人民时评”专栏发表了署名“仲言”的文章,对这次选秀的方式、意义、结果进行了全面诘问,并在文末提出期许:“惟愿制作方,在尝够选秀甜头的同时,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承受事与愿违的苦果。”这样的期许,字里行间相当客气,但话外却透着浓浓的“前景堪虞”的预判。通观仲言先生文章,笔者倒有一些小小体会,在此提出,希望与其商榷。

  笔者首先尊重仲言先生提出质疑的权利,并认为客观质疑是事物改良的外在动力之一。事关《红楼梦》这样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事关全国十大赛区,数十万群众先后参与的声势浩大的选秀活动,对之进行有理、有据的质疑,肯定有利于把活动搞得更好。但既是质疑,就须建立在有理、有据的前提下。如果为质疑而质疑,先心存“看不顺眼”之念,后组织文字,巧立名目,就难脱不客观,不公正之嫌。文字的陡峭、嶙峋、幽默也就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仲言文章中说:“投资方大造声势,制作方高调介入,心安理得地借助祖宗遗产来炒作自己,把严肃的名著改编演变成滑稽的商业行为,如此这般秀下去,值得警觉”。从这句话看出,仲言先生似乎并未对此次《红楼梦》新拍的细节进行认真了解,这次《红楼梦》的改编是由知名作家、编剧担纲,剧本最后要由红学家及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专门机构审查通过,是一件相当严肃、认真的事情,跟“滑稽”二字完全沾不上边。其次,“借助祖宗遗产来炒作自己”,这个帽子大得吓人,但笔者认为,祖宗遗产不是单拿来供奉或“束之高阁”的,将其发扬光大才应该是后人对待祖宗遗产最正确的态度。这次“红楼选秀”从启动到现在掀起的一波波“红楼热”“红学热”有目共睹,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其功非浅。笔者认为“炒作红楼”炒得好,还该炒得更沸沸扬扬。

  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惜的是,仲言文章中不调查就武断下结论的地方可谓比比皆是。试举一例,他说:“仅凭几分青春姿容和临阵磨枪的功夫,没有长期的文化积累和严格的舞台磨砺,靠着做几个造型,说几句不伦不类的古装加现代的即兴台词,即使通过海选侥幸过关,他们真能参透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人生三昧吗?能演绎出‘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婉约情致吗?能体味出‘三春去后诸芳尽’,‘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世态炎凉和‘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悲凉情感吗?”他提到报名选手“没有长期的文化积累和严格的舞台磨砺”就是想当然的结论。笔者了解到,此次报名选手60%以上是大学生,北京赛区黛玉组第一个晋级的选手就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这样的人如果也“没有长期的文化积累”,那适龄的青年人,又有素质演红楼梦的,按仲言的逻辑,地球上没有,大抵只能在火星上找了。至于舞台磨砺方面,据笔者了解,此次选手表演院校或舞蹈院校的占相当大比例,在年轻人中,他们的舞台经验是相对成熟的。仲言先生结论里显然未注意到宝黛钗等主要角色按原著要求本来就应比较青涩,大致18-2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人群中,还能脱离这些报名选手去哪儿寻找更有舞台经验的演员?仲言后面提到的“红楼诗句”更有点“拉大旗,做虎皮”的牵强味道,按照仲文的想法,只怕现在没有任何年轻人能演出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人生三昧,因此还是不拍的好罢。

  出乎笔者意料的倒是,仲文并没有把“众人皆说好”的87版《红楼梦》捧上圣坛,只说“人民群众基本满意”。但文中另一句评价,却暴露了他可能根本不愿意有人用现代电视手段改编、拍摄《红楼梦》的初衷。他首先肯定王扶林6年拍摄《红楼梦》的艰辛,然后笔锋一转指出:“但在红学专家眼里,仍感觉与原著所营造的意境差之甚远。”这种“敲山震虎”式笔法的确老辣,但犯了最简单的逻辑错误。试想一下,其一:6年拍完的《红楼梦》有一批红学家压阵,依然“红学家不满意,差得远”,那么首先说明当时那批红学家“不负责任”,其次说明要让红学家满意今后拍红楼至少要6年以上,这不很可笑吗?其二: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电视剧也具有商品属性,跟87年时环境大不一样,可能要求新版《红楼梦》不计成本,不考虑进度吗?其三,有一个基本事实,87版的6年概念包括筹备到播出共耗时6年;而新版红楼梦项目策划其实也好几年了,并不是想当然的心血来潮,到2008年播出时,为时也应不算短。其四,最关键的是,笔者认为包括总导演在内的主创人员对这个项目的态度都是极其认真的,对演员也会有相当系统的培训,并不是“花拳绣腿”就可上阵,当然更不是“只追求轰动效应”了。

  必须指出,“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缺点、问题,但笔者认为这些更多是技术环节上的纰漏,整个活动到目前为止导向正确,效果良好。仲言先生文章里没有列举任何事例、数据,就凭着“泛泛而谈”“浅尝辄止”就对这一受到群众广泛欢迎的活动大张挞伐,实在令人费解。我们要反对一些鼓吹低俗、形式庸俗的选秀活动,同时更要警惕另一种倾向:一提到选秀就摇头,认为商业因素的参与必然将选秀活动变为洪水猛兽;认为名著就不能以大众选秀的方式进行演员遴选;认为年轻人里就选不出符合时代标准的优秀代表。

  总之,红楼选秀也需警惕“右”,警惕出现一种以“恶搞”为主要特征的低俗选秀样态,但主要是防止“左”,反对那种打着“人生思考”、“艺术韵致”冠冕堂皇旗号,扣帽子、穿小鞋的守旧行为,防止这样的言行扰乱组织者、参与者、旁观者视线。仲言文章以“忠言逆耳”之谐音署名,表面用心良苦,实则欠缺思辨色彩和客观、理性态度,终归沦为“空谈”,可惜,可叹。

  谭飞/文(作者为资深策划人、评论人,“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西安、广州赛区评委组长)


 
编辑:宋方灿】
:::相 关 报 道:::
·红楼梦中人选秀:“秀”出泡沫 “秀”不出华彩
·清华大学走出红楼梦中人 美女杨冉在黛玉组晋级
·红楼北京决选观感:钗黛不错,宝玉稍逊
·红楼梦中人北京决赛昨进行 15人晋级全国总决赛
·红楼梦中人14日北京决赛 徐帆杨澜洪晃出任评委
·点评:从红楼选秀看北京电视台文化创意产业之路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