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7日电 新闻晚报消息,昨天下午,《咬文嚼字》杂志社透露:继2006年“请给荧屏亮分”活动之后,2007年,杂志社仍然会派专人监督猪年春晚节目,但可能是参考性质,不一定会公开曝光。如今语言文字的运用已经成为电视的“软肋”。各大名嘴的差错率均“十分了得”。同时,该杂志社在一整天紧张的编委会之后,最终公布了2006年的十大语文差错。
央视登上“差错榜榜首”
发动广大电视观众检查了中央电视台(一套)、安徽卫视、北京卫视、重庆卫视、东方卫视、广东卫视、黑龙江卫视、湖南卫视、山东卫视、四川卫视、云南卫视、浙江卫视等12家电视台的语文差错,《咬文嚼字》向各媒体公布了检查结果,各台的“得分”均不高。据统计,一年来大约有10万电视观众参与了“亮分”活动,一共给12家电视台提出了数万条意见,《咬文嚼字》最后认定了3551条,平均下来,各电视台大约每月出现300条差错,其中央视更是由于节目众多,而“荣登”“差错榜榜首”。
据调查,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电影、广告,一般不是电视台自己制作的,其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在《咬文嚼字》认定的3551条差错中有2238条是电视剧、电影、广告中的,占总数的63%。电视剧、电影、广告无疑是电视语文差错的重灾区。
《咬文嚼字》也曾受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委托,检查过3000多本图书、1000多本杂志、100多种报纸的语文运用质量,总体情况图书强于杂志,杂志强于报纸,报纸强于电视。
名嘴素质尚待提高
电视从业人员,特别是节目主持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是造成电视媒体中语文差错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经常出现一些低级差错。比如李咏就曾在《幸运52》中把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曲终收拨当心画”一句中的“拨”(bō)误读成了bá。而同样在《幸运52》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请问,豆蔻年华是专门指代多大年纪的少男少女?”提供的答案是“十三十四岁的少男少女”。其实豆蔻年华指的是十三四岁的少女,不指少男,出题人不明成语“豆蔻年华”的准确含义,而导致了此题设计的错误。
此外李彬还把曹禺《雷雨》中的经典人物繁漪,归在老舍的《四世同堂》中。而李湘则在举苏轼描写月光的诗词名句时,居然把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也念了出来。
而《咬文嚼字》在把这些差错提交的同时,还有电视台工作人员回应道:“我们的节目是录播,完全有时间把这些错误、语病改过来,而且节目要经过几次审查,怎么会看不出这些呢?我们的想法是这是一档娱乐节目,主持人不必很严肃,有一些语病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请观众就当是一个乐子。”而这样的“乐子”只是“愚乐”而不是“娱乐”。(谢正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