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节目泛滥 学者吁勿为收视率丧失社会担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相亲节目泛滥 学者吁勿为收视率丧失社会担当
2010年06月12日 07:2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当下的一些省级卫视中,名目各异的相亲类节目如火如荼,呈泛滥之势。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和《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对最近引起很大社会争议的相亲类电视节目进行整改。对此,各界人士表示,电视应弘扬先进文化,为广大观众奉献健康精神食粮。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李守镇说,电视媒体要清醒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你的观众是谁?你宣传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在电视媒体受众中,全国广大职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广大职工群众需要娱乐节目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但他们需要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愉悦身心的娱乐节目,而不是媚俗、低俗、恶俗的节目。电视媒体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即: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以高品质的、具有健康格调和品位的文化产品来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全国妇联宣传部负责人指出,在一些婚恋相亲节目中大肆炒作渲染低俗、错误价值观和婚恋观,特别是依靠贬损女性形象、使用不健康语言等手段博取收视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妇女的强烈反感。国家广电总局日前下发文件,对这些节目进行旗帜鲜明的整治和规范,这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建设健康向上的媒体文化的有力举措,符合广大妇女的要求和愿望。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张德祥说,电视作为一个在现代生活中影响极大的媒介方式,追求收视率,强调市场无可厚非,关键是要把握好度,不能为娱乐而娱乐,为收视率而违背基本的道德理念和价值立场。国家的文化建设必须有优秀的团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发出正面的声音,做好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创造出体现民族文化精神、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作品。

  电视艺术评论家仲呈祥认为,电视相亲节目是有社会需求的,电视工作者要坚持引导,而非一味迎合,应该站在文化自觉的角度,注意培养一种沉稳而非浮躁,幽默但不油滑的欣赏趣味。他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大众审美经济的时代,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介,必须注入审美精神,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园,防止道德滑坡。一些电视工作者在节目创新上的探索精神是好的,但必须反对功利化、媚俗化,决不能为了收视率而丧失电视人应有的社会担当。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张建珍博士说,电视节目的成功首先要倡导正面价值,与大众文化的深刻需求相呼应。作为一个吸引观众的交友节目,真实是节目的基础,也是主导社会大众价值判断的来源。一些节目邀请模特、业余演员等扮演普通人,充当交友嘉宾,丧失了“真实”这一基础,成为单纯为获得“收视率”和“知名度”的“戏剧”,造成了大众价值判断的混乱,虽然赢得了收视率,却丧失了媒体应有的舆论引导的功能与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马忠君博士说,收视率不是衡量节目的唯一标准,更不是降低格调、品位、用低俗丑陋和作假来迎合小部分观众心理需求的堂皇的借口。一些节目以讨论道德话题为幌子,实际上却宣扬“拜金、炫富、崇洋”等种种变形、扭曲的爱情观与价值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杨早博士表示,相亲节目可以办,但节目的定性要很明确,如果定位为类似“真心话大冒险”的青春游戏,一定要向观众明白宣示节目的游戏性质,以免造成观众的价值混乱;如果定位为正经的交友节目,节目播出时必须注意删减极端言论,以尊重公序良俗。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梁振华副教授认为,现在引起社会探讨的并不只是节目,也包括节目里的这些人所持有的恋爱观念、职业观念、择偶观念。一些节目把欲望赤裸裸地展现出来,触犯了电视媒介应有的道德伦理底线,电视收视率越好,节目的存活空间越大。一些节目把这些扭曲的观念放大,造成了连锁效应,不仅对受众而且对媒体也造成了误导。(赵婀娜、柳晓森、潘跃、朱基钗)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明】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