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收视高 专家:望赵本山不要被迷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乡村爱情》收视高 专家:望赵本山不要被迷惑
2010年04月12日 09:27 来源:东北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4月11日下午,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研讨会在北京京都信苑宾馆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黎鸣,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主任郎昆,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等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序幕——

  希望给这部电视剧开出良药

  《乡村爱情故事》总导演赵本山在讲话中说,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演员,能参加研讨会就是“疗养”来了,希望你们给我们这部电视剧开出良药。我永远感谢曾经带给我们磨难和批评的人,我们的根本是观众。

  本山表示,今后是否拍摄《乡村爱情故事》第四部?“这个问题还要听观众的!如果有60%的观众同意拍,我们就拍。对于这部电视剧,希望与会的专家和学者要多批评,少夸奖。”

  本山表示:“我这个人是一个抗击打能力较强的人,所以,请在座各位尽管批评指教,过激的言语也可以说。”讲话的最后,他谦虚地站起,向参加会议的全体来宾,鞠了一个躬,同时还转过身来,向在场的媒体记者鞠了一个躬。

  高潮——

  雅与俗不是对抗的

  研讨会的高潮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的发言。他说,希望本山不要被高收视的“花环”所迷惑,或者被一些人对电视剧高度评价的言论弄得晕头转向,忘乎所以。作为艺术家不能拒绝高雅,要追求高雅。电视剧作品不能取笑农民,不能嘲笑农民生理上的缺陷。

  对此,本山表示,“应该说雅与俗不是对抗的,没有大俗就不会有大雅。雅与俗是一个道上的。我不是拒绝高雅,雅是俗的一部分,没有俗不会有雅。高雅不能总与低俗会面,一提到俗,就跟雅对立起来。我也想高雅,但那不是我的生活。我觉得所谓的高雅都离生活太远。我们需要对电视剧批评的一副良药,不是毒药。良药对民众是一种善良的体现。”“对艺术的研讨不要太目的化。很多艺术家和学问家为了深刻而深刻。艺术有两方面,但更主要的是反映人间的大善良、大慈悲,大慈爱。”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吉象说,本山参演的影视作品获得了巨大成功,可以说征服了中国的大部分民众,但是还是没有征服一小撮人,就是专家和学者,也就是说还没有翻越一个“文人小山”。这些专家学者是民族的脊梁,承担着国家文化发展的重任,他们没被征服,所以就要批评。中国的作品讲求的是兴味蕴藉,绕梁三日,余音不绝。《马路天使》很俗,但能看出民间大义,民间真理,家国情怀。金庸小说,俗而雅,能够让人体会大俗后的大雅。希望本山的作品在通俗的喜剧形象之外,能多一些让人品味的东西。

  光明日报文艺版总编彭程表示,雅与俗的确是一个道上的,即大俗中蕴含着大雅,但绝不能把小品的内容搬到电视剧作品中去,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过犹不及。真理往前半步就是谬误。此外,编剧还要研究如何挖掘喜剧元素的问题。喜剧的最高境界是含着眼泪去笑。

  尾声——

  应把批评话语权让给观众

  全国曲协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说,自己与赵本山合作了大约30年。他认为,曾庆瑞教授提出的问题,与本山所说的是不一样的问题。现在的电视剧作品存在着“三浮”问题。一是心态浮躁,二是思想浮浅,三是作品浮肿。“乡村爱情”系列三部戏,贴近了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欣赏习惯。这部剧以喜剧的角度描写了农村的一批好人,追求新生活的语化。所以要以喜剧的角度看待这部电视剧。此外,还应建立喜剧美学的批评体系,并且要把批评的话语权让给观众。  

  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主任郎昆:看过《乡村爱情故事》之后有三个字的感受:第一个字,是“孝”,年青一代拼搏创业、积极向上;第二,效,本山以小品起家,历时20年,打造成喜剧电视剧,这并不奇怪;第三,笑,坦率地说,电视剧在很长时间里,“皇帝天天到你家”——古装戏,随后是谍战戏,媳妇、婆婆戏。很难有一部戏让人真正地笑起来。

  中国视协副主席张晓爱认为,好班底、好题材、好故事、好风格、好演员是《乡村爱情故事》获得成功的五大要素。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张小艾认为,很多电视剧的续集都不看好,而《乡村爱情故事》则是一个特例,这说明该电视剧从剧本到拍摄的确与众不同。主任记者 李彤 通讯员 孙莹

  链接——

  央视影视部副主任黄海涛介绍,截至目前,《乡村爱情故事》成为今年以来央视有统计的,获得最高收视率的电视剧之一,收视率达到5.69%。从各地区收视率看,沈阳地区的收视率达到20.28%,其次是长春,达到17.8%。(沈阳日报)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